| |
|
|
|
|
|
|
|
|
| 2010-03-19 作者:記者 尹乃瀟/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工信部18日發布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報告稱,中國工業經濟呈現出回升向好的運行態勢,但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六大困難,多個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 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增速從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2月的3.8%,之後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達到8.3%,11月、12月分別達到19.2%和18.5%,2010年1-2月增速高達20.7%。 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雖然多個行業均表現出生産增速回升、盈利狀況好轉的良好運行態勢,但工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着六大困難。 首先,經濟運行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第二是部分行業重復建設、産能過剩的問題嚴重,第三是産業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淘汰落後産能壓力較大,第四是新興産業産業基礎和支撐的條件仍然薄弱。第五是世界經濟的復蘇過程將曲折而漫長,第六是企業經營狀況總體上仍然粗放,有盡快轉型升級的需要。除了上述六大困難以外,還有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結構性用工難等問題。 相關數據表明,到2009年底,我國一些重要工業品的生産能力已經達到相當水平,一些重要工業産品在世界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達到30%-50%的水平,但産能過剩問題比較嚴重。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辛國斌&&,目前原材料、船舶、紡織工業的産能過剩尤為突出。 原材料工業方面,2009年,我國鋼鐵産能已超過7億噸,其中約有3000萬噸進入社會庫存,實際消費不到5.3億噸,産能仍在盲目擴張,2009年鋼鐵行業固定投資增速保持在20%左右。有色金屬行業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6.5%,一些企業盲目追求規模效應,擴張規模衝動不減。電解鋁産能已由2008年的1800萬噸擴張到2000萬噸,在建還有200多萬噸。水泥産能已達19.6億噸,而在建水泥生産線超過400條,新增産能將超過6億噸;平板玻璃産能已達6.4億噸,不少地方、企業仍在熱衷上項目、擴規模。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學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盲目擴張勢頭不減。目前,我國電石産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産能閒置近億噸;甲醇産能閒置過半。據行業協會統計,在建的電石、焦炭和甲醇産能還有約700萬噸、3000萬噸和860萬噸。此外,部分無機鹽、無機鹼、化肥、農藥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産能過剩問題。 船舶工業重復建設造成的産能過剩問題已經顯現。目前,我國造船産能已達6600萬載重噸,2009年已有半數以上企業沒有接到訂單。結構性産能過剩矛盾也很突出,大部分企業主要生産散貨船、集裝箱船和油船等常規船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生産能力不足(佔世界市場的份額不到10%),海洋工程裝備設計、總裝技術以及核心配套設備仍主要依靠國外。 紡織行業控制産能的任務也很艱巨。我國纖維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總量的50%,近幾年來産能擴張迅速,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向明顯,産能過剩矛盾突出。 朱宏任説:“産能過剩的問題已經有所體現,但還有一些地方仍然熱衷於鋪攤子、上項目,在這些方面,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國務院38號文對於制止部分行業的産能盲目擴張、抑制産能過剩的快速增長的勢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要進一步貫徹落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