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綠色”承接産業轉移
    2010-03-17    作者:記者 葛如江 詹婷婷/合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績溪龍川胡氏宗祠

    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宣城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地域文化獨特,富有神秘的文化韻味。宣紙、宣筆、徽墨制作技藝和皖南花鼓戲等全部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眾多的人文遺跡,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讚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自古詩人地”的美譽,李白一句“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千古絕唱,讓宣城名揚天下。
  宣城市也是安徽省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省轄市之一,成為皖江城市帶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9年跨越發展,爭先進位,實現了主要指標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初步統計,2009年全年實現生産總值432.8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幅居全省第6位,在全省的位次為近年來最好。
  宣城山川秀麗,物産豐饒,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與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等著名風景區山水相連。擁有績溪龍川胡氏宗祠、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等8處國保文物和一百多處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A A A A級景區11處。已經形成了以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和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為核心的紅色經典遊,以中國鱷魚湖、廣德太極洞、板橋原始森林、障山大峽谷、恩龍世界木屋村等為代表的生態休閒遊,以宣紙宣筆與徽墨制作技藝、胡適胡雪岩等名人故居、查濟江村黃田等徽派古村落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遊,以宣州宣木瓜之鄉、水東蜜棗之鄉、郎溪中國綠茶之鄉、廣德中國板栗之鄉、寧國中國山核桃之鄉、涇縣琴魚之鄉、績溪中國徽菜之鄉、旌德中國靈芝之鄉等構成的山珍美味品嘗遊。
  宣城市委市政府注重對當地資源環境的保護,制定具體規劃,將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實現“綠色”承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的理念,要在盡可能不改變或盡可能減少改變自然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的發展,使人的分布、經濟的分布與自然相適應,不僅要遵循經濟效率的原則,也要遵循生態效率的原則。
  作為皖江城市帶中的“一翼”,借助承接産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建設機遇,宣城也將著重圍繞堅定不移抓有效投入,加速擴張經濟總量;堅定不移抓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堅定不移抓基礎設施,盡力增加承接容量;堅定不移抓深化改革,努力釋放發展能量;堅定不移抓市區一體化,合力做大本級體量;堅定不移抓民生改善,更加凝聚社會力量等重點工作。 

  相關稿件
安徽宣城國稅部門近期查獲多起涉稅違法案件 2009-12-23
安徽宣城重獎舉報“帶病煤礦” 2009-12-10
大唐宣城核電廠址普選報告通過審查 2009-11-03
安徽宣城在北京推介投資環境及項目 2009-01-09
宣城建委工程中心原主任因受賄獲刑 200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