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接軌長三角“第一站”
    2010-03-17    作者:記者 楊玉華/合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項桂冠集一身,産業轉移第一站

  馬鞍山是位于長江下遊南岸的一座工業之城、港口之城和文明之城,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排頭兵,也是全國少數幾個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等多項桂冠于一身的城市。自1956年10月建市以來,發展迅速。2009年入圍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60個“城市發展代表”行列,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全國文明城市”。
  馬鞍山現轄三區一縣,面積1686平方公里,人口128萬。2000-2008年,馬鞍山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5.9%,固定資産投資、財政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38%和25%。就是在形勢嚴峻的2009年,馬鞍山仍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各項指標呈兩位數增長,GDP增速達12%,財政收入突破122億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20000元,農民純收入突破8000元。
  馬鞍山地處安徽東大門,是800裏皖江城市帶接軌長三角的第一站。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范區是“一軸兩翼”,馬鞍山處于“一軸”的最前面。馬鞍山市委書記鄭為文明確表示,“馬鞍山地處長三角的最頂端,應該衝在最前面,充分發揮馬鞍山在安徽東向發展、承接産業轉移當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氣勢和主體作用。”

  配套完備基礎好,産業承接優勢多

  作為皖江城市帶對外開放的“老龍頭”、融入長三角的先導區,在加快承接産業轉移、建設先行先試示范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馬鞍山地處泛長三角核心區域,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它與南京市無縫對接,市區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28公里。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南京站距離馬鞍山不到20公里,寧安城際鐵路已開工建設,建成後馬鞍山到上海只需一個半小時,到北京只需3個小時。蕪馬寧高速、安徽沿江高速以及即將建成的合馬溧高速、馬滁高速在此交匯,長江黃金水道、合裕航道、蕪申運河在此匯集。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是全國首批對臺直航的63個港口之一,已正式對外籍船舶開放。
  馬鞍山配套設施完備,經濟發展水準較高。馬鞍山市主要經濟指標每人平均值一直居安徽省轄市之首,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省前列,6項經濟指標增幅高于長三角城市平均水準。工業體係門類齊全、基礎雄厚,已形成了鋼鐵、汽車兩大主導産業,金屬制品、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造紙、電力等優勢産業。近年來,一批外來知名企業落戶,建立了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大型生産基地;全市聚集了80多家軟件和動漫企業,軟件動漫、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集群加速形成。
  科技創新能力強勁,産業承接環境優質。馬鞍山現有各類高等院校6所、國家級科研院3所,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全市科技創新人才總量達到17.4萬人,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699人,超過全國和安徽平均水準,被授予國家智慧財産權試點城市。現有1個國家級新材料基地、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有省級臺灣工業園和臺灣科技園、刃模具機床産業園、軟件園及遊戲動漫産業園等一批特色園區,為承接産業轉移提供了優良載體。對外開放度與長三角城市接軌,是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內地最佳商業百強城市。

  統籌城鄉大手筆,實現“泛長”一體化

  “積極承接國際和沿海産業轉移,著力構建‘6653’現代産業體係,著力實施‘1255’城市發展戰略,努力把馬鞍山建設成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的高端承接區、安徽新興産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中部地區資源型城市轉移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全國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改革試驗區”,這是馬鞍山承接産業轉移的總體思路。
  馬鞍山産業轉移以構建産業體係和城市功能在空間上和諧發展為導向,大手筆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力爭形成1個主城區、2個副城區、5個中心鎮和5個産業功能區共同構成的城市空間布局體係。
  馬鞍山産業承接重點突出。做大做強6大優勢主導産業、培育壯大6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5大傳統産業、加速發展3大現代服務業承接産業轉移。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全方位融合,與長三角地區在加強合作中實現互動發展,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實現與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在提升承接産業轉移的層次水準上,一方面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資訊産業,提升傳統産業,培育骨幹企業,打造産業集群;另一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在部分高端産業領域集中發力,力爭取得突破,形成特色,提升産業的層次和水準,為省內其他地區乃至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發揮示范作用。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空間布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土地利用以及基層組織建設“八個一體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鄭為文説,“通過示范區建設,建成一個産業層次高、環境良好、統籌城鄉發展、節約集約、可持續發展的産業園區。”通過努力,到2011年實現在安徽省率先建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與長三角地區完全可比、得到人民群眾認可的更高水準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相關稿件
安徽省馬鞍山創新中小企業信貸模式 2009-11-06
馬鞍山農合行探索"微貸"模式 2008-01-09
蒙牛乳業馬鞍山常溫液奶項目開工建設 2007-09-10
馬鞍山市日前出臺投資項目責任追究制 2007-04-09
安徽皖江城市帶乘風起航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