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築巢引得鳳凰來
    2010-03-17    作者:余佼佼 葛如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合肥城市俯瞰圖

    長江自西向東流經安徽800里,依託這條黃金水道,皖江城市帶應運而生。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承接産業轉移的熱土。
  面對産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合肥人深刻認識到,&&是産業賴以存在的“土壤”。沒有肥沃的“土壤”做根基,産業將生存困難,更難談發展。
  近年來,合肥從“大建設”、核心區、會展業方面著力,打造承接産業轉移的“全能冠軍”。築巢引得鳳凰來,在産業“運”進來之後,不僅有地方“放”,而且“放”得好,産生了更大的效益。

  “大建設”融入東部“時空”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合肥市領導高瞻遠矚:只有交通完善了,産業才能“運”進來。
  作為中部地區面向東部沿海發展先進城市的“橋頭堡”,合肥交通進展正在以驚人的變化不斷“提速”。
  “大建設”為城市“擴容”。自2006年濱湖新區啟動建設以來,短短3年多的時間裏,隨著“大建設”的推進,合肥新的道路交通框架將基本形成,一座現代化的濱湖城市已然崛起。
  交通設施“硬體”的全面提升,縮短了與長三角的時空間隔。讓合肥在區域分工合作中,承東啟西,左右逢源,化“上風”為“勝勢”。
  2009年,總投資254億元的“141”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建設項目精彩紛呈,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一個主城、四個組團和一個濱湖新區”式空間框架,擁有無可比擬的突破行政區劃束縛的優勢。“多組團”實現了中心城區周邊的小城鎮進一步明確職能分工,突出特色,成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肥至南京1小時,至武漢2小時,至上海3小時……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見證了“合肥速度”。聯動東西、貫穿南北,合肥通往東部的立體交通網絡已初步形成。

  “打造心臟”核心區

  産業光“運”進來不夠,還需要“裝”得下。核心區如同人的心臟,重要性非同一般。
  合肥的底氣來自於産業園區的支撐。從西部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始,其內有格力工業園、三洋電器;合肥北邊有廬陽工業園、雙鳳工業園;合肥東邊有美菱工業園;合肥南邊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包含若干工業園,個個都是“大牌”。
  在先進發展理念的引導下,一系列重大舉措密集推出: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免收開發園區工業投資項目3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建立支持加快工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加快人才引進……主要精力、主要資源、主要措施不斷向工業園區集中。
  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産業是核心,項目是抓手。經過持續不斷的成果孵化、項目儲備和企業引進,合肥深入進行了基礎設施對接、政策體制對接、政府服務水平對接、物流條件對接等,發揮合肥的經濟優勢,結合産業轉移的趨勢,帶動發展自身的戰略新興産業。
  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産業的神話繼續在合肥上演,以京東方為例,2009年8月,首批平板顯示産業基地13家上遊企業中國集中簽約合肥。上下游産業鏈的形成,企業發展交流更為便捷。

  會展發展高舉産業對接“大旗”

  産業“裝”下“落地”後,如何實現對接,形成産業集群,發揮産業集聚效應?合肥建立了有特色的會展品牌,成為企業承接産業轉移的新&&。
  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説,“皖江機遇”更是企業的機遇,合肥市大力鼓勵企業參加産業對接。政府的努力和引導只是一個基礎&&,企業的參與才是加速産業轉移的關鍵。
  2009年,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合肥收穫200多億元的真金白銀,其中簽約24個項目,投資總額超83億元,引進外來資金80億元。
  從“默默無聞”到“會展明星”,落戶合肥的展會規模正在明顯變大。2009年,合肥展會中,超過6萬平方米的共有三場,規模超過2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會就達到了15場之多。
  隨著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合肥人在投資觀念上更加開放;在經濟拉動方面,有力地促進合肥支柱産業和第三産業的發展,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全市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十分明顯,也擴大了合肥市的知名度。
  飛步淩雲八千里,江淮雄才振九關。築巢引鳳,承接産業轉移,合肥準備好了!

  相關稿件
政府牽頭“代駕聯盟”率先亮相合肥 2009-10-14
合肥九部門聯合打擊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違法行為 2009-09-23
合肥嚴把“退房關”打擊“炒房” 2009-09-17
合肥力促自主創新要素有效對接 2009-09-01
合肥全面推行低保聽證制度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