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全:國家應加大力度鼓勵制藥企業走出去
    2010-03-10    作者:記者 楊燁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深入基層進行調研後,趙志全再次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因為除了現任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身份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全國人大代表。而今年已經是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第八個年頭了。
  在代表駐地的一間會客室裏,我們見到了趙志全,外表謙遜溫和的他在介紹自己時,説的第一句話是:“自己已經在魯南制藥幹了近30年。”而作為一個老醫藥人,在醫藥行業發展上,趙志全最為關注的就是“國內醫藥企業如何走出去”這一話題。
  “如果一些産品,國外有,我們沒有,或者國外有專利,我們沒有,我們就無法和國外競爭。走出去的話,沒有創新能力也不行。”趙志全告訴記者,藥品的原料及製劑出口,是我國科技進步的標誌,也是我國醫藥産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走出去的首要條件是要加強創新,特別是要改善研發效率低下、産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低,脫離市場需求的弊病。
  在藥品出口方面,趙志全坦言,因為歐美國家藥檢的標準比較嚴,我國醫藥企業生産的一些製劑出口到歐美國家有困難,目前只有少量出口到非洲和東南亞。“現在我國出口産品主要集中在原料藥,比如一些中藥藥材,因為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標準非常嚴格,依靠企業自身能力通過認證很困難,甚至通不過認證。”趙志全坦言。但是另一方面,只有通過FDA認證,中國制藥企業才能打開出口的通道。趙志全認為,企業最需要的就是國家對其資金的投入和技術的支持。
  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據了解,儘管藥品是特殊商品,但國家對藥品(原料藥)和普通化工産品的出口鼓勵政策一樣,並沒有體現出藥品的特殊性。特別是在國家對藥品的管理採用批文審批制度上,通常而言,一個企業申報一個藥品批文少則半年,多則數年,期間企業投入非常大,藥品生産企業的資金投入遠遠高於普通化工産品。
  “從立項到報批到建設GMP車間到環保設施建設,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有時還需要做生物等效性、臨床等工作。”趙志全略顯無奈地説。
  趙志全建議,國家對藥品的出口鼓勵要區別於普通化工産品,藥品和化工産品在出口退稅目錄中要分開對待。首先應該設立醫藥企業質量體系升級專項扶持資金,給予企業貼息或撥款支持;其次,要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到歐、美、日相關國家進行藥品註冊,特別是即將過期的專利藥註冊,為進入上述市場做好準備;第三、對於獲得歐、美、日GMP認證並出口製劑的企業,價格和招標等方面與進口藥品享受同等政策;第四、對藥品製劑出口退稅率由15%調增為17%,藥品原料出口退稅率由9%調增為15%。

  相關稿件
新藥目錄或瘦身至300種 敲響二級藥企警鐘 2009-07-15
生物藥企頻傳利好産業政策催生主題投資 2009-06-17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拒絕藥企的免費午餐 2009-04-01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拒絕藥企的“免費午餐” 2009-04-01
廣州藥企首派藥品消費券[圖] 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