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工程裝備範疇
海洋工程裝備是指用於海洋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及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性裝備。國際上通常將海洋工程技術裝備分為三大類: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浮體結構物。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是目前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包括各類鑽井平台、生産平台、浮式生産儲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鋪管船、海底挖溝埋管船、潛水作業船等。
世界海洋工程裝備産業總體格局
海洋工程裝備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産品,從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的廠商須具有完善的研發機構、完備的建造設施、豐富的建造經驗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其中新加坡和韓國以建造技術較為成熟的中、淺水域平台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術平台的研發、建造發展,而美國、歐洲等國家則以研發、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術平台裝備為核心。 按照業務特點和産品種類,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可分為三大陣營。處於第一陣營的公司主要在歐美,它們壟斷着海洋工程裝備開發、設計、工程總包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第二陣營是韓國和新加坡,它們在總裝建造領域快速發展,佔據領先地位;我國還處於製造低端産品的第三陣營。
歐美壟斷裝備設計和高端製造領域
歐美國家企業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發展的引領者。隨着世界製造業向亞洲國家的轉移,歐美企業逐漸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設計方面仍然佔據壟斷地位。並且歐美企業也壟斷着海洋工程裝備運輸與安裝、水下生産系統安裝和深水鋪管作業業務,主要企業如法國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國McDermott公司和Subsea公司等。 歐美企業的技術領導地位與其長期海洋油氣開發實踐密切相關。在此基礎上,歐美企業形成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技術儲備,並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成為其研發新技術和裝備的重要支撐。目前,歐美企業仍是世界大多數海洋油氣開發工程的總承包商,掌握着海洋油氣田開發方案設計、裝備設計和油氣田工程建設的主導權,為降低開發風險,他們會選擇具有技術優勢的歐美企業負責裝備設計工作。這在客觀上增強了其技術領先地位。
亞洲國家主導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
在亞洲,韓國、新加坡、中國和阿聯酋是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國。韓國壟斷了鑽井船市場,截至2009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現代重工和STX造船手持鑽井船33艘,市場佔有率達94%。韓國和新加坡則佔據了FPSO改裝和新建市場,市場佔有率分別高達67%和82%。在自升式鑽井平台和半潛式鑽井平台建造領域,新加坡、中國和阿聯酋佔據主導地位,截至2009年底,中國、新加坡和阿聯酋自升式鑽井平台手持訂單54座,市場佔有率77%;半潛式鑽井平台手持訂單39座,市場佔有率85%。 亞洲雖然在裝備製造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在裝備設計方面與歐美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我國的差距更大。2000年以來,我國建造完成和在建鑽井平台40余座,70%以上為歐美公司設計。其中自升式平台的設計公司主要有美國F&G公司、荷蘭GustoMSC公司;半潛式鑽井平台的設計公司主要有美國F&G公司、挪威GM公司、SEVAN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等。
資源大國企業開始進入建造領域
近年來,依託本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巨大需求,巴西和俄羅斯等資源大國開始培育本國的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成為世界海洋工程裝備新的競爭者。巴西提出在本國海域進行油氣勘探開發的裝備由本國企業建造,其國內幾家船廠加快能力建設。俄羅斯通過本國能源公司的系列訂單,實現本國造船業現代化,並以訂單為“誘餌”,邀請日本、韓國造船企業參與該國船廠建設和改造。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為海洋開發提供裝備的戰略性産業,隨着海洋開發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這一産業的重要性,並開始搶佔這一領域,海洋工程裝備産業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我國應該加強發展力度,加快發展步伐,進入世界海洋工程産業第一陣營,為我國海洋開發和參與海洋國際競爭提供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