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産業融資仍舊路漫漫
融資形式亟待創新無形資産難評估
    2010-03-03    作者:記者 文婧 孫韶華 周玉潔/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對于促進文化類企業融資特別作出政策規定,結合此次文化類企業在創業板中的出色表現,文化類企業的融資大門似乎已經打開。但是,《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採訪業內數家較有代表性的文化類企業及其投資人後發現,已經出臺的政策和措施雖然“看上去很美”,但身處最基層的企業們對資金的饑渴依舊,文化産業融資及時雨並沒有普降到最廣袤的文化市場中來。
  “提到創意,幾乎每個人都拍手稱好;説要投錢了,所有的投資者都要思量再三,這就是整個文化創意産業的現狀。但這不是源于對創意生産力的懷疑,只是一種對整個産業鏈風險的不確定。”幾乎每一位文化創意産業的從業者都對記者表達了這樣的無奈。

  融資難成瓶頸

  “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瓶頸,看上去融資方式很多,但是真用起來企業不一定都能‘玩轉’。”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教授謝倫燦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説。以發展最為迅猛的動漫産業為例,目前主要的融資方式有風險投資、産業外投資、銀行投資、上市融資和政府資助等,但真正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切身問題的屈指可數:銀行貸款、産業外融資很難取得;上市融資僅有奧飛動漫A股IPO獲批、江通動畫在創業板排隊;政府資助數量少、分布散,很難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因此,文化創意産業的融資,亟須適合這一産業特色的融資形式的創新。
  謝倫燦表示,目前私募基金仍然佔據到文化産業融資中很重要的地位;雖然對企業來説,銀行貸款是上選的融資方式,但是不易取得;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才可以採取上市融資的方式;雖然政府産業基金在推動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獲取門檻也較高。對于企業來説,這些融資方式沒有哪個更好、哪個不好的問題,關鍵看什麼時候用、怎麼用。
  中國動漫集團副總經理胡月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政策層面上,從文化産業投資指導目錄到産業振興規劃,都可以表現國家對文化産業發展大力支援的態度。從政策落實的角度看,財政稅收是最直接的一方面,但目前來看,文化企業在所得稅方面並非能真正受益。因為許多文化企業規模還非常有限。此外,不同地方政府不均衡的財政實力也在某些程度上影響了各地文化産業的發展。

  第三方評估機構至關重要

  近日,文化部確定了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推薦的第一批申請貸款文化産業項目名單,這意味著全國有15家企業有望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40多億元貸款。基于這項合作協議,在5年的合作期內,中國進出口銀行計劃向更多的文化企業提供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匯信貸資金。
  這雖然是一個進步,但是這15家企業只是我國眾多文化企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文化創意企業因申請不到銀行貸款而煩惱。專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文化企業的資産以無形資産為主,缺乏可用于銀行貸款的可擔保的固定資産,很難達到銀行的貸款條件;另一方面,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為文化企業或者項目提供貸款,是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缺乏可依據的經驗和風險評估體係,而且我國文化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向中小企業放貸,會增加銀行的成本,並不符合商業銀行追求利潤的初衷。
  胡月明指出,這種情況就要求有獨立于銀行和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存在,由第三方提供相關的服務和資訊,推動銀企之間的合作。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就我國目前文化産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政府部門出面作為第三方,提供有關資訊,並搭建合作平臺是可行的。
  同時,胡月明建議盡快建立文化産業投資風險評估和分攤機制,鼓勵組建文化産業融資擔保中介機構和智慧財産權專利評估機構,通過“銀企聯合”和“銀文聯合”,有效解決文化企業可供抵押的實物較少,無形資産評估難、抵押變現難、抵押擔保信用程度低等問題。除此之外,也可以探索發揮産權交易所的投融資服務功能,為文化企業充分利用手中的無形資本進行融資創造條件。

  吸引投資還需“真功夫”

  記者了解到,對于出版、文化等各領域最近敞開的融資口徑,民間風投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紅杉中國也曾投資了宏夢卡通、保利博納等項目。謝倫燦認為,文化創意産業的投資方在甄選項目時通常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所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文化創意産業的項目,必須有創意,有新意,能夠吸引消費者,定價符合目標消費者的實際購買能力。項目目標市場密集度小,競爭性低,在文化産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市場中,投資人青睞“藍海”項目。
  其次,人是一個關鍵因素——目標公司領導者素質,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資源等都是投資方要考慮的因素。
  第三,回報率。風險與回報往往呈正比,文化創意産業也不例外,如果回報率不高,那麼投資方完全可以考慮其他比較穩健的投資項目。
  此外,國家相關政策、個人喜好等也是決定投資人是否進軍文化創意産業的因素。
  對于需要融資的文化企業,謝倫燦為他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首先,多渠道融資——銀行貸款、PE、政府産業基金、上市等,都可以單項或者混合使用;此外,版權信托、抵押等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例如一些版權交易中心可以為一些文化産品提供融資平臺。對于大型的文化創意企業,創業板是個很好的平臺;對于小型企業,私募可能更實際一些。
  其次,尋找政府扶持。當前,國家非常重視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一些地方政府會出臺一些配套措施,文化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獲取政府資金、政策,有了政策支援,一些社會資金也會順勢進入。
  第三,與大型的文化集團合作,以創意、人力等資源獲取資金支援。
  第四,採取股份制、合夥制的方式,依靠多方的力量獲取資金。

  相關稿件
中國文化産業“走出去”的困惑與希望 2010-02-09
數字化席卷文化産業 2010-01-20
中國文化産業逆勢騰飛 2010-01-07
廣西攜手東盟打造區域性文化産業 2009-12-31
文化産業冷門項目漸受資本青睞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