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催生新的增長模式
對話《中國産業發展報告(2009)》主編王昌林
    2010-02-22    作者:記者 方燁 實習生 方卉/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産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産業結構升級進程緩慢、産能過剩、內增動力不足等問題,金融危機的到來使這些問題快速地浮出水面。”
  《中國産業發展報告(2009)》日前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該書主編、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全球産業發展正進入大調整、大變革、大重組

  經濟參考報:能談談您決定組織編寫這本書的初衷嗎?為什麼直指産業結構調整?
  王昌林:2008年以來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應對危機中,世界各國紛紛實施産業救助計劃,同時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搶佔新的經濟繁榮期制高點。種種跡象表明,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引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催生新的先進生産力的出現,世界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調整,全球産業發展正進入大調整、大變革、大重組的時期。如何把握世界産業結構變動的新動向、新趨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對於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2009年我所設立了“金融危機下中國産業發展研究”課題,力求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整合全所研究力量,深入分析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産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研究金融危機對我國産業發展的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我國産業發展的思路與政策措施。

  世界産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和趨勢

  經濟參考報: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您認為當前世界範圍內出現了哪些産業發展的新動向?
  王昌林: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産業發展帶來嚴重衝擊,為了應對挑戰,各國把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這使世界産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和趨勢。
  其一,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金融危機凸顯了轉型的迫切壓力,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以推動節能減排、開發低碳能技術作為應對危機、實現産業發展模式低碳化。美國先後頒佈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2009年美國綠色能源與安全保障方案》報告中,均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部署。歐盟發起的“歐洲經濟復蘇計劃”中,25億歐元用來資助低碳項目。
  其二,各國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搶佔國際經濟制高點。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金融、汽車等行業造成嚴重衝擊,為避免經濟大幅下滑、減少失業,發達國家紛紛對重點行業實施救助計劃。同時,各國紛紛&&措施,大力培育新興産業,努力搶佔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
  其三,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下降,國際産業繼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就轉移的速度和規模來看都有所降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跨國公司利潤和市值下降。國際産業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也不斷擴大,並且國際産業轉移領域發生了新變化。UNCTAD調查表明在電信、運輸、水電氣等領域,70%的跨國公司將增加其對FDI支出。
  其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反傾銷、反補貼摩擦案件大幅上升,不少國家為了保護本地市場和就業紛紛設置貿易壁壘,貿易摩擦的爭執點也從單個産品逐漸擴散到整個産業。
  其五,各國也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正孕育新的眾大突破。如美國政府就批准了歷史上最大幅度的基礎研發投入增長,提出要確保美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歷史的經驗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伴隨着科技的新突破,進而推動新一輪的産業革命。

  我國面臨保增長和調結構兩難選擇

  經濟參考報:在新的背景下,您認為當前中國産業發展還面臨哪些突出問題和挑戰?
  王昌林:就中國的情況來看,雖然中國政府實行了“一攬子”計劃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勢頭在2009年第一季度得到扼制,中國産業發展出現積極向好態勢。但是當前部分産業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增長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概括地説,就是中國産業發展長期存在的層次低、産能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變得更加突出,並表現出新的特點。我們在書中一一點到。

  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搶佔國際經濟制高點

  經濟參考報: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産業健康發展,您有什麼對策建議?

  王昌林:要化危為機,按照“調結構、穩增長、抓創新、促轉型”的總體思路,堅持控制增量和優化存量相結合、分類指導和有保有壓相結合、培育新興産業和提升傳統産業相結合、市場引導和宏觀調控相結合。
  第一,把調結構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解決中國産業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要從産業鏈、價值鏈的角度突破制約産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環節,實現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努力構築産業結構優化、企業組織合理化、內源與外源性發展協同化和各産業融合化四大格局。
  第二,着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搶佔國際經濟制高點。這就對我們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加快制定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培育新興産業發展的市場要求、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成果産業化、加強對新興産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加快培養和聚集人才、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建立有利於新興産業發展的新的管理體制。
  第三,積極調控部分産能過剩行業,要以法律形式嚴格規範市場准入標準、加快建立健全落後産能退出的保障和補償機制,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國家扶持。
  其他還有,積極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健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放寬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市場准入,加快體制創新;積極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等等。

  相關稿件
後金融危機中我國房地産業喜與憂 2010-02-12
金融危機後民營經濟會有大發展 2010-02-03
應對金融危機三大焦點引發關注熱議 2010-01-28
觸摸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義烏 2009-12-30
2010年:金融危機依然凶險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