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聊天總會討論幾句“廠子的效益”
    2010-02-22    作者:記者 王濤/河北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春節,出嫁一年的河北姑娘麗麗需要輾轉兩個地方過年——唐山、遷安。一個是婆家,一個是娘家。一個是“中國鋼鐵第一大市”,一個號稱“鋼城”。她説,雖然有一小時車程,“鐵礦粉的味道卻是一樣一樣的。”
  的確,這裏的人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與當地鋼鐵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年輕人很少南下打工,因為有足夠多的大小鋼鐵廠供他們挑選就職。有統計顯示,河北省鋼鐵企業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企業集中于具有港口優勢的唐山市,而且大多為民營企業。
  坐在遷安某鐵礦老板的7係列寶馬車裏,看買年貨的人群在車外熙攘著,司機洋子隨意地拋出一句話:“看看他們説話的嘴形就知道在説廠子的效益。”
  他們知道廠子的“效益”與自己的生活最密切相關,因為它直接決定著發在工資卡裏的數字以及數字背後的生活品質。因此,無論超市、商場熟人見面的聊天總會討論幾句“廠子的效益”。
  遷安某鐵礦的一位主管會計透露,自08年9月份開始,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鐵精粉的價格從每噸上千元跌至每噸二三百元,且波動很大。很多廠礦不堪重創,被迫停産。“據我了解,截止到2009年底,遷安上百家大小民營鋼鐵廠恢復生産的屈指可數。”
  2008年12月19日,河北省唐山市39家民營鋼鐵企業整合重組為“渤海”“長城”兩大鋼鐵集團。其中,唐山長城鋼鐵集團以遷安九江鋼鐵公司為龍頭,由遷安市27家鋼企組建而成。這在當時被認為因市場因素被迫“抱團過冬”。
  九江員工小劉更直觀的感受是獎金至今仍舊飄忽不定,而之前不太多的技工證書,現在幾乎人手一本,“感覺很有壓力”。過完年就24歲的他開始籌劃著看看書再考個證什麼的。“抱團”是老板們的事,一技在手還是最踏實。
  事實上,老板們的日子也不如從前。麗麗的老公趙先生是唐山豐潤某鋼鐵民企的“第二號人物”,不知什麼時候,他新添了一句口頭禪——“別大手大腳”,麗麗説從沒見他這麼“摳”過。在他看來,“光‘抱團’不行,行情好了才是硬道理。”説這話時,他滿眼憧憬。
  也許形勢真的開始起變化。上述主管會計稱,今年年初每噸鐵精粉的價格已經突破千元,“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市場真的是説變就變。”
  相關稿件
寬容“走鬼”也是善待民生 2010-01-22
民生銀行:“非凡資産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提前售罄 2010-01-22
河南將用公共財政改善民生 2010-01-20
“拉閘限電”請先充分考慮民生 2010-01-19
2009中國經驗:民生民策 民心民意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