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統一採購能否斬斷灰色利益鏈
    2010-02-02    作者:記者 楊一苗/西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1月29日,陜西省基層醫院機構藥品統一採購開標大會在西安舉行,全國800多家藥品生産企業參加了招標。陜西省將通過藥品的“統一採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衞生機構的實施,這一舉措能否斬斷藥價虛高背後的灰色利益鏈,有效緩解群眾“看病貴”,仍需經受考驗。

  “三統一”遏制藥價虛高

  基本藥物是適應我國基本醫療衞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2009年8月,國家發改委、衞生部等9部委發布了《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這標誌着我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啟動。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基本藥物的足額供應和合理使用,可以逐步改變以藥養醫、藥價虛高、濫用藥物等現象,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陜西省副省長鄭小明認為,三個原因成為藥價虛高的主要“推手”。首先是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藥品出廠後經過多級批發,進入二級以上醫院需要三、四個環節,而進入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環節更多。其次是醫院用藥環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醫療機構出售的藥品零售價,可在醫藥公司進貨藥價基礎上增加15%左右的差價。但由於國家差額撥款不足,一些醫院不得不“以藥養醫”,實際加價大大超過這一比例。此外,生産廠家對藥品定價無明確標準,也是造成藥價高的原因之一。
  對此,陜西省通過在全國藥品生産企業中統一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統一藥品銷售價格、由公開選招的企業統一配送的“三統一”辦法,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
  據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李榮傑介紹,藥品“統一採購”是實行以省為單位的網上集中採購,由藥品“三統一”辦公室組織實施,通過衞生部門藥品網上集中採購交易平台,統一招標確定藥品生産企業和價格。在“統一配送”中,由試點市公開選招2到3家經營企業承擔全市配送任務,並建立配送企業進入和退出機制。而“統一價格”,是指中標企業要執行統一的價格,以保證同一品規藥品在基層醫療機構執行同一價格。

  擠掉藥價“水分”

  陜西省在實施藥品“三統一”中,衞生廳首先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依據,結合陜西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的特點和需求,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307個品種、2349個品規中選出652個品規,作為陜西省“三統一”藥品目錄。
  記者從陜西省藥監局了解到,此前陜西已在媒體上發布了全國統一採購招標公告,受理企業資料並進行審核公示,共有1410家企業報名。在29日召開的陜西省基層醫院機構藥品統一採購開標大會上,有809家符合申報資質的企業參加了藥品招標,共涉及5640個品規。
  在開標大會上,隨着三位工作人員先後在“陜西省藥品集中採購解密公示”系統中輸入密碼,此前嚴格保密的5000多種藥品的品名、規格、生産廠家及價格全部公開。隨後,專家組將進行評標,從每個品規藥品參與招標的4家企業中淘汰掉一家,中標的三家企業執行統一中標價格。
  一位參加開標大會的四川藥品生産企業代表説:“這種公開統一招標的辦法讓所有的生産企業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競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因素對藥價的影響。”
  記者將青霉素、諾氟沙星等常用藥的價格進行了比較。現場參與競標的企業中,對80萬單位青霉素的報價為0.46元,100毫克諾氟沙星報價為0.61元,六味地黃丸報價為5.62元。而記者從西安市雁塔區小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了解到,這三種藥品的價格分別為0.7元和0.9元和13.7元。競標價格均比基層醫療機構銷售價格低30%以上。
  李榮傑説:“在這次招標中,只招藥品生産企業,不招經營企業,就是要擠掉藥品銷售過程中層層加價的‘水分’。”

  三箭齊發能否斬斷灰色利益鏈?

  為了確保藥品統一採購的公正性,這次招標由陜西省監察、糾風和財政部門全程監督。陜西省糾風辦王春喜處長説“藥品‘三統一’牽動了醫院、生産企業、配送企業等多方利益,最終目的還是要群眾得到實惠。”
  長期以來,制藥企業、醫藥代理、醫療機構的三重暴利不斷推高藥價,陜西省正是用“三統一”的辦法,試圖斬斷醫藥行業背後的灰色利益鏈。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孟建國也認為,這一由政府主導的改革涉及大範圍利益調整,會端掉一些人的飯碗,其中必然有激烈的鬥爭,也會産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對此,陜西省連續&&了《關於開展基層醫療機構藥品“三統一”試點工作指導意見》、《陜西省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統一採購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首先向藥品銷售“代理鏈”開刀,在統一採購中取掉經營企業中間環節,並面向全國生産企業進行招標。
  為改變醫療機構抬高醫價、工作人員吃回扣現象,陜西將對基層醫院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醫療機構因此而減少的收入,由各級政府共同補償,省市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給予補助,確保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正常運轉,職工收入水平不下降。
  同樣,對於藥品配送企業的選擇,也採取全國統一市場,不同地區、不同所有制企業平等參與的辦法。承擔配送藥品企業可以在中標價的基礎上,平均加5%的配送服務費,在保證藥品質量和良好服務的前提下,配送質量優、價格低的藥品。
  針對經營企業、醫院和配送企業的“三箭齊發”能否“有的放矢”?記者在採訪中也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寧波長富藥業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擔心,企業的生産成本各有不同,中標企業進行“同價銷售”可能造成企業為追求低成本的不規範生産、進而引發無序競爭的惡性循環。
  上海長征富民金山制藥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也擔心,陜西中部、南部地區交通條件差別較大,給配送企業統一5%的配送服務費,難以保證企業為一些偏遠地區的送藥收益,這可能造成基層群眾無藥可用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類似陜西“三統一”的做法此前在我國其他省區也有試行,曾出現過違規加價、使用非中標藥品、越級使用藥品等問題。因此,要改變群眾“看病貴”現狀,“三統一”仍需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實施中不斷完善。

  相關稿件
深圳口岸藥品出口猛增五成 2010-01-19
福建漳州前11個月共查處藥品違法行為303起 2009-12-28
黑龍江非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實施網購 2009-12-10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發布 2009-12-01
黑龍江:基本藥物集中採購 百姓將享平價藥品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