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新國標促水處理技術升級
    2010-01-28    作者:本報記者 文婧 實習記者 侯雲龍    來源:經濟參考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了解到,今年頒佈實施的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2008)規定飲用水中“溴酸鹽”含量不能超過10ppb(0.01mg/L)。但由於國內相關生産廠家所使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三大傳統消毒方式,在水處理過程中會産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國內包括礦泉水在內的飲用水生産過程依舊存在安全隱患。
    現階段,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多數國家在進行水處理時,主要採用氯消毒和臭氧消毒,這兩種方式雖然效率高、成本低,但會在消毒過程中殘留相當數量的“溴酸鹽”物質。而“溴酸鹽”物質已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2B類可疑致癌物質。因此,國家質檢和相關部門對原有國家標準做了及時修改,以確保飲用水生産過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記者了解到包括自來水廠在內的飲用水生産廠家,很難在生産中達到新的國家標準對“溴酸鹽”物質的規定。一家北京的水處理企業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承認,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新的國家標準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是國內普遍採用的水處理方式,要從根本上解決“溴酸鹽”物質殘留問題,只能能採用新的水處理技術,並更新現有設備。雖然可以採用紫外線消毒作為替代,但由於紫外線消毒抑菌效果差,會造成細菌再次産生活性,安全隱患反而更大。
    不過,一些國內飲用水生産企業和行業協會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正在積極引進新的水處理技術。北京某飲用水生産企業近日從德國引進了利用銀銅離子為媒介的水處理技術。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因為不使用氯化物和臭氧,所以不會産生“溴酸鹽”物質。另外,由於離子的電學屬性,所以可以使用電流對媒介進行精確控制,使生産過程更為安全。
    據中水在線分析人士稱,由於國內正處於消費結構升級階段,加之飲用水的品質直接關係到食品生産安全,今後對飲用水質量的要求會日益提高,所以新的飲用水處理技術在國內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另外,國內大中城市的水質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也將促使國內飲用水生産和水處理企業在未來積極升級和改進水處理技術。

  相關稿件
車內空氣國標背後的利益博弈 2010-01-21
電摩國標暫緩 剎車還是轉向 2009-12-18
“電摩國標”暫緩實施後該怎麼辦 2009-12-18
豆漿機國標發布 行業或迎來一輪洗牌 2009-12-17
首部豆漿機國標發布 行業或迎來一輪洗牌 20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