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地理]
舟山
2010-01-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1月12日,舟山沈家門漁港停滿了回港避風的漁船。當日,舟山市氣象&發布大風橙色預警信號,受冷空氣影響,舟山近外海漁場風力9- 10級,陣風11級,13日- 14日最低氣溫零下2到零下4攝氏度左右。
舟山市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長江口南側,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面上。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等遼闊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較強的地緣優勢,踞我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是長江流域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通道,與亞太新興港口城市呈扇形輻射之勢。
舟山是全國惟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
舟山群島開發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屬河姆渡第二文化層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島上開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開始從事漁鹽生産。
舟山擁有漁業、港口、旅游三大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産品生産、加工、銷售基地,素有“中國漁都”之美稱。舟山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島自然景色,蘊藏着豐富的旅游資源,現已開闢的兩個國家級和兩個省級旅游風景區,2008年游客量1516萬人次。耕地總面積1.9萬公頃,其中水田1.19萬公頃,旱地0.71萬公頃。林地總面積5.59萬公頃。
舟山素有“東海魚倉”和“祖國漁都”之美稱。由於附近海域自然環境優越,餌料豐富,給不同習性的魚蝦洄游、棲息、繁殖和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共有海洋生物1163種,按類別分:有浮游植物91種、浮游動物103種、底棲動物480種、底棲植物131種、游泳動物358種。捕撈的主要品種有帶魚、鰳魚、馬鮫魚、海鰻、鮐魚、馬面魚、石斑魚、梭子蟹和蝦類等40余種。
海洋礦産資源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濱海砂礦;二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三是海底多金屬結核和多金屬軟泥。東海首先發現並進入商業化開發的是平湖油氣田,距岱山島東南方向302公里,總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為:天然氣108億立方米,凝析油177萬噸,輕質原油1078萬噸。
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90.25億元,比上年均增長14.5%,增長速度全省第一;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46936元,折算美元約為6758美元,居全省各市的第四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