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下一棒:住建部督戰地方政府
    2010-01-15    作者:記者 洛濤/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9年貴陽市房地産開發累計完成近190億元,同比增長27.1%。2009年12月30日,貴陽一家房地産公司五天前推出的房子已售出1/3,售樓工作人員正在向看房者介紹情況(灰色&&已售)。                        新華社記者 朱國賢/攝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溝通,要求盡快落實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精神。”1月11日,一位接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
  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其間明確了從住房保障、市場交易、土地供給、供應結構、信貸政策等方面確保中國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精神與措施,以及省級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的責任。
  大勢之下,地方政府響應“通知”精神的落實政策,目前正在緊張制定當中。

  住建部“督戰”地方

  在《通知》下發之前,原建設部和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於地方政府全部的有關樓市調控的“約束”即在於“對年度住房建設規劃”的報備與審核,對於地方政府具體的房地産政策,並無過問,而這一次,在獲得了“通知”中明確省級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負責的要求之後,住建部有了關注地方政府“樓市調控措施”的令箭。
  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多個房價上漲較快的地方政府,正在緊張研究,如何配合“通知”精神,&&本地的樓市調控實施方案。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向記者&&,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地方性的樓市調控措施,以及如果&&所能夠採用的口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的可能性“較大”。
  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政府,向來有緊跟中央政府樓市調控精神與姿態的習慣——2006年第二輪房地産調控到來時,由於得知當時9部委的調控細則即將&&,北京市政府曾臨時叫停了已經開場的土地拍賣,其目的只是在於不造成漲價預期以及與中央調控精神不符的市場預期。
  “從我掌握的情況分析,地方政府&&的落實國務院‘通知’的力度與口徑,可能在個別領域要嚴於國務院的‘通知’,比如在房地産市場交易秩序整頓等方面,在另一些可能會弱於國務院的通知的精神,比如營業稅稅費的收取等方面,從而達到整體的平衡,而不是簡單地複製國務院的口徑,畢竟房地産市場區域市場差異很大,不可能一刀切地執行政策。”前述接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人士告訴記者。

  決定權不在地方

  然而,樓市調控的真正口徑松勁的關鍵因素,卻遠不在地方政府,二套房貸政策這一關鍵的“樓市勝負手”,權力仍然掌握在中央手中。
  “通知”要求,對已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又申請購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貸款利率嚴格按照風險定價。
  同時,中央政府還要求,加大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金融機構在繼續支持居民首次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同時,要嚴格二套住房購房貸款管理,合理引導住房消費,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另外,繼續實施差別化的住房稅收政策。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一律不得給予相關稅收優惠。
  北京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認為,二套房貸首付四成並不是新政策,去年6月銀監會就下發通知強調,二套房貸必須首付四成、利率1.1倍的放貸標準,並重申“二套房貸”標準不得擅自放寬,但市場上確實存在商業銀行對執行二套房利率標準上的放鬆,以及部分銀行將二套房按同首套房執行優惠利率的做法。
  “與此前的文件相比,本次通知的措辭發生變化,沒有提及改善型二套房可以享受首套房貸的優惠。”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這意味着,去年底&&的這一政策“口子”可能被封上。
  顯然,這一關鍵的的決定權並不在地方政府的手上,不過對於現在的地方政府而言,惟一的好消息是,央行和銀監會先後辟謠了二套房貸首付提高至50%以上消息,而本次通知下發的精神,亦是將這一紅線劃至40%。
  而除信貸之外,境外熱錢是又一個地方政府無法掌控的關鍵因素。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告訴記者,“防止境外熱錢衝擊我國市場”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新問題,全世界的利率都很低,幾乎是零。中國很可能受到“熱錢”衝擊,到時候炒房地産就不止是國內的資金了。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2010年宏觀經濟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尤其是2010年1月樓市已初露下行端倪,政府沒必要採取過分嚴厲的措施刻意打壓房地産。“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應是2010年宏觀經濟調控的主旋律。因此,“國務院十一條”所反映的調控思路是現實的。王宏新解釋説,這也正是為什麼近來坊間盛傳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將提高到50%,而國務院只明確要求二套房貸首付比例為40%的真實原因所在。

  “督戰”增加供給

  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層面來看,真正能夠讓地方政府起到關鍵作用的,將是增加土地供給與普通商品房供給,而這也是地方政府感覺倍感壓力的所在。
  “我們已經和北京市發改委協調完,第二輪土地儲備的投資計劃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總投資額是1000億元。”日前,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這部分的投資額中,地方財政將佔相當大的比例,而更大比例的信貸投入,也將大部分由政府下設的獨立法人機構,進行擔保。
  此種情態之下,北京市的政府手中所儲備的熟地,將高達4500公頃。
  記者了解到,儘管4500公頃的“熟地開發”計劃不可能一次性在2010年後投入市場,但在2010年中,北京市政府已經確定,向市場投放的住宅用地不少於2500公頃,在這些土地上開發的住宅面積,將不少於3000萬平方米,其中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以完成中央政府增加供給的精神所在。
  “這是(4500公頃)未來幾年的儲備,不會一口氣供完”。北京市國土局副局長曾讚榮向記者&&,這個數字,絕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天文數字。
  “房價上漲過快、住房和住房建設用地有效供應不足的城市,要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及其土地供應數量和比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明確要求。
  記者了解到,為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各地要對以上五類住房抓緊編制今後三年建設規劃,年度計劃要落實到地塊。各地規劃主管部門要加快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商品住房項目的規劃審批工作。
  樓市調控的“皮球”,顯然已經踢到了地方政府的“腳下”。
  王宏新認為,從長遠看地方經濟的發展還是要依賴當地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房地産只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前提。地方財政如果長期片面地依賴於房地産,無異於飲鴆止渴。

  相關稿件
調控樓市如何打好“組合拳” 2010-01-14
銀根地根收緊 樓市四面楚歌 2010-01-14
新一輪樓市調控應避免重蹈覆轍 2010-01-14
首次購房補貼1.3% 杭州樓市新政惹爭議 2010-01-14
警惕樓市新政被地方政府擱淺 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