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電下鄉效應陷入“&&期”
    2009-12-22    作者:本報記者 馬姝瑞 詹婷婷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日前,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專家&&,家電下鄉政策自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受到廣大農民的大力支持和歡迎,業已成為拉動內需增長的重要推力。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中標生産企業累計出貨量達6587萬台,按銷售均價測算實現銷售額1200億元左右。
  然而,隨着政策覆蓋面的擴大、品種的增加、程序的簡化,家電下鄉效應陷入“&&期”的擔憂開始在行業內外出現。如何使政策發揮持續、穩定的效果,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和家電企業應共同努力,從長線措施、短線措施入手,使家電下鄉惠農戶、促內需的效應得到長久提升。

  家電下鄉成拉動內需主力之一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日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國,也是最大家電出口國。在加入WTO後,中國家電出口呈高速發展態勢,2008年前的幾年間全行業總出口額已佔總銷售額的1/3以上,行業高度國際化。一些産品如空調器、微波爐産量已經佔到世界總産量的70%以上,可以説已經觸及發展的“天花板”。
  “但中國自身的市場卻截然相反。”徐東生説:“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之前,國內家電市場受中國城鄉二元經濟形態的影響,一直存在着重大差異,國內家電消費長期以城市市場為主,雖然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半數以上,但家電消費遠落後於城市。”據推算,2007年以前,國內農村家電市場只佔市場總量的約三成,佔全部銷售額的1/5,家電的普及率也只達到城市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由於農民消費水平低,流通渠道不健全,一些龍頭家電企業也不重視農村市場,使得産品檔次、質量遠遠落後於城市。
  市場的“空白”意味着巨大的商機。從2008年底,國務院將先期試點的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區域逐步擴展到全國,産品也逐步擴展到電冰箱、冷櫃、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微波爐、電磁爐、彩電、手機、計算機等産品,基本覆蓋了全部大家電。截止到10月底,中標生産企業累計出貨量6587萬台,按銷售均價測算可實現銷售額1200億元左右,如果再考慮購買家電後的相關間接支持,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更大。
  徐東生介紹説,今年1-9月,家電産品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了18.2%,國內城市市場銷售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刺激下,內需不僅沒有出現萎縮還取得了增長。在銷售規模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行業經濟效益也實現了歷史少有的快速增長,1-8月家電業利稅總額增長34.15%,利潤總額增長34.56%。他還&&,今年10月家電下鄉産品開始恢復增長,10月份登記銷售額環比增長21%,其中,洗衣機環比增長為72.6%,彩電增長53%,計算機增長30%,熱水器增長60%。
  “數據表明,家電下鄉拉動家電內銷增長是明顯的,2009年一至三季度國內銷售産值實現了同比增長6.5%,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依照目前發展勢頭,預計全年同比增長可接近10%。”徐東生説。

  家電下鄉政策面臨挑戰

  儘管中標家電下鄉讓不少企業駛上了開拓農村市場的“快車道”,但商務部公布的家電下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365家中標家電企業中有14家顯示零銷售業績,此外還有17家企業銷量不足10&。種種不盡如人意的數據使人們産生了家電下鄉已進入效應“&&期”的擔憂。
  對此,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分析説,造成中標企業“零銷售”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些企業中標較晚,渠道布局有限;有些企業的中標型號較少,不適合農村市場;還有些下鄉産品因為品牌知名度有限,或者定價過高,沒能被消費者接受等。此外,深入分析國內外家電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應清醒地看到我國家電行業和世界最優秀的企業仍存在差距,需要大步趕超。在這一方面,家電企業需要着力構建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提高品牌價值、完善營銷渠道等為主的內涵型發展模式,實現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否則不進則退,無法適應行業發展形勢和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需要,即使有家電下鄉政策利好的支撐,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但他同時也指出,目前各界普遍認為明年經濟大環境向好已成定局,且2010年農村家電市場仍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升級日益明顯,預計2010年國內家電市場還將實現穩步增長,這也是家電下鄉政策實施有利的一面。
  對此,商務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也&&,應當積極地看到,農村市場的家電增長空間仍舊巨大,剔除家電本身“淡旺季”因素外,家電下鄉産品的登記銷售量仍保持着高速增長,家電下鄉還會在未來幾年一直髮揮出巨大效應。

  應提升家電下鄉長期效應

  如何繼續提升家電下鄉促進內需的效果?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專家&&,要從根本上提升家電下鄉的實施效果,就必須從政策設計和行業自身發展共同着手,長線措施、短線措施雙管齊下,從而使家電下鄉更具可持續性。
  首先,努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徐東生説,購買量的根本決定因素在於購買力。因此應該堅定不移地提高農民收入,使更多的農民能買得起家電、用得起家電,真正提高生活水平,這是促進家電下鄉最根本、最長足的途徑。
  二是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家電下鄉加速實施以來,農村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的問題很快暴露出來,買了空調沒電用,買了洗衣機、熱水器沒有自來水供應的現象不時出現,大大制約了農民的購買行為。未來家電下鄉的推進,必須以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基礎。
  三是完善家電下鄉政策。一方面要完善補貼流程,使補貼盡快發到農民手中。家電下鄉政策在試點階段,為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補貼流程是比較繁瑣的,也制約了一部分購買力。目前,各地方都在改進家電下鄉補貼流程,努力使補貼能盡快地發到農民手中,更多的網點開始執行代墊直補。針對這一變化,相關部門應盡快&&規範性要求,保障農民盡快、全額領到補貼款。
  另一方面,還要豐富下鄉産品。徐東生説,由於我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習慣參差不齊,各地農民對家電需求差別很大,為擴大銷售覆蓋面,滿足農村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取消産品限價,擴大中標型號勢在必行。
  此外,記者採訪中還了解到,新&&的《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考核及管理辦法》,將從明年1月1日起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實施“優勝劣汰”的管理工作,對考核排名後5%的企業給予黃牌警示,對連續兩次考核排名後5%且得分均低於60分的企業取消其中標資格。所有中標産品自中標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生産或六個月內沒有實現銷售,該生産企業也將喪失中標資格。通過這些舉措將更加激活家電下鄉企業積極性,提高競爭性,從而保障家電下鄉政策長久長新。

    家電企業呼籲:家電下鄉“屏障”應盡快消除

    日前,記者採訪了一些家電下鄉的中標企業,企業人士紛紛&&,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檢驗,暴露出了一些美中不足,目前有數項“屏障”制約着政策作用的發揮。企業人士建議,未來家電下鄉工程應更加注重宣傳和監管,使政策實施更加順暢,同時也呼籲更多中標企業提升自身品牌質量、營銷能力、服務體系,實現家電下鄉效益最大化。

    [觀點]“下鄉”家電企業尚需“內外兼修”

    家電下鄉政策從試點到全面實施以來,農村家電市場這片一直以來被忽視的“沃土”終於開放在了眾多家電企業的面前。從政策優惠程度到市場反應熱度,家電下鄉結出的碩果都沒有讓“下鄉”的生産、流通企業們失望。隨着家電下鄉的深入開展,家電行業對農村市場的重視程度快速攀升,但“下鄉”企業們能否在農村市場上“下得去、扎得住”,通過深耕市場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需要“下鄉”家電企業“內外兼修”。

相關鏈結

    小家電熱銷給家電下鄉政策帶來啟示

    近日記者在吉林省部分地區調研時發現,許多農民在“冷落”傳統大型家用電器的同時,對並不在補貼範圍的豆漿機、足浴盆、電暖器等實用小家電産生濃厚興趣。

  相關稿件
格力電器:空調龍頭充分受益家電下鄉 2009-12-11
山東“家電下鄉”企業承諾嚴格執行“三包” 2009-11-30
家電下鄉銷售額突破500億元大關 2009-11-10
"婚嫁"成拉動家電下鄉産品消費的主要動力 2009-11-05
黑龍江大力推進“家電下鄉”工程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