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東振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2009-12-16    作者:本報記者 吳國清 劉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新華社記者 吳曉淩/攝

    近年來,為謀求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在鼓勵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同時,大力實施“東部振興戰略”,加快東部地區盟市經濟社會發展步伐,著力縮小自治區內的東西差距,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已取得明顯成效。

  美麗富饒的寶地 並不遙遠的輝煌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包括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簡稱蒙東地區)地處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南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河北省毗鄰,北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自然地理環境相似,有較長的國境線,有通向內陸和俄蒙的口岸以及比較暢通的交通條件,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區。蒙東地區五個盟市轄5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66 .49萬平方公里,佔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6.2%。2008年末,東部盟市總人口佔全區總人口的52 .9%,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29萬,佔全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2%,
  蒙東地區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産資源、旅遊資源和口岸資源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東五盟市耕地面積佔自治區耕地總面積的58.4%;水資源總量432.7億立方米,佔自治區的85%。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中,伊敏、霍林河、元寶山三大露天煤礦處于蒙東地區。僅呼倫貝爾市煤炭探明儲量就是東北三省總和的1 .8倍。通遼市天然硅砂儲量約為550億噸,是我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産用砂基地。赤峰市是自治區主要黃金産地,累計探明儲量佔全區原生金礦儲量的80%以上。另外,東部五盟市還有銀、鉑等貴重金屬礦産和鐵、鉻、錳、銅、鉛、鋅等金屬礦以及石油、螢石、水晶石、大理石、珍珠岩等非金屬礦。這些礦産資源為當地發展工業和建立東北能源原材料接續基地提供了保障。蒙東地區不僅擁有世界上原生植被保存最好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而且還有興安嶺原始森林、濕地、溫泉、湖泊、冰雪、邊疆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歷史遺跡等諸多旅遊資源。
  蒙東地區還擁有包括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在內的19個對外開放口岸。其中,以滿洲裏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規模最大,且發展最快,是內蒙古自治區對俄、蒙貿易的主要口岸。滿洲裏口岸是國內最大的陸路口岸。
  在國家能源開發戰略西移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之前,內蒙古東部地區在全自治區經濟版圖中所佔地位舉足輕重,農業、畜牧業、森工、煤炭、電力等工業在內蒙古全部産業中所佔的比重超過西部地區。隨著內蒙古由農牧業大區向工業大 區 的 邁 進 , 蒙 東 地 區 發 展 速 度 日 漸 落 後 于 以“呼包鄂”為代表的蒙西地區。本世紀初,當內蒙古能源、冶金、化工、裝備制造、農畜産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産業等6大優勢産業初具規模時,以傳統農牧業和林産工業為主導的東部地區以無奈 的 “ 沒 落 ” 見 證 了 內 蒙 古 經 濟 結 構 變 革 的 輝煌。隨後的幾年中,內蒙古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日益拉大,“東西差距”成了內蒙古必須跨越的一個發展階段。

  正視差距 理清發展思路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內蒙古東部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6%,高于全區平均水準1.2個百分點,高于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呼包鄂”地區3.8個百分點,為內蒙古實現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做出積極貢獻。
  內蒙古東部盟市發展雖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面臨著不少問題和矛盾,突出表現為:區域發展的差距仍在拉大,2004年至2008年,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5個盟市 的 生 産 總 值 佔 全 區 的 比 重 從3 5 .5 %下 降 到31 .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從25 .1%下降到23 .6%,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區平均水準的比例也有所下降,2004年東部盟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區平均水準的84 .4%,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全區平均水準的97.5%,到2008年分別下降為80 .5%和95 .2%。目前,東部盟市每人平均G D P和每人平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相當于全區平均水準的66 .7%和48%。2008年,內蒙古26個G D P過百億元的旗縣區中,東部盟市只有7個,30個財政收入過10億元的旗縣區中,東部盟市只有7家。
  另外,東部盟市主導産業以資源型産業為主,初級産品比重偏大,資源綜合利用水準不高,産業體係尚不完善,服務業、中小企業發展不足等問題也較突出。

  搶抓機遇 打造內蒙古經濟新的增長極

  針對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仍在拉大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在日前召開的東部盟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精神,加快內蒙古東部地區振興,縮小東西差距。自治區要求東部盟市要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係、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切實加強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持續發展;加快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大力提高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準、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屏障,進一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團結穩定、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以推進東部盟市的和諧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説,針對産業發展水準低、發展保障水準低、開放水準低和城鄉居民收入水準低的差距,內蒙古將從壯大優勢特色産業、通道建設和生態建設、加強對內對外合作、改善民生4個方面入手,加快東部盟市的社會經濟發展。

  相關稿件
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 2009-10-30
三大增長極引領西部新一輪發展 2009-06-26
江蘇沿海將成東部地區重要增長極 2009-06-11
國務院提出將江蘇沿海建成重要經濟增長極 2009-06-11
海峽經濟區有望成我國又一重要經濟增長極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