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裏市:“亞洲之窗”重抖擻
    2009-12-16    作者:本報記者 吳國清 劉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位來自俄羅斯後貝加爾的旅客在滿洲裏國際商城內採購節日商品。新華社記者 李欣/攝

    被譽為“亞洲之窗”的滿洲裏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9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全市總面積730平方公里,人口30萬,居住著蒙、漢、回、俄等20多個民族。
  滿洲裏市地處“亞歐第一大陸橋”的交通要衝,是連接歐亞最重要、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年進出口貨運量佔中俄貿易貨物總量的60%。
  滿洲裏是一座風情濃鬱的魅力之城。綠草如茵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水草豐美,遼遠無際;煙波浩渺的呼倫湖,天水相連,纖塵不染;中國最大的國門,莊嚴肅穆,巍峨聳立;中西合璧的城市風格,大氣洋氣,獨具魅力;扎賚諾爾文化,源遠流長;俄蒙風情,熱情奔放。這裏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向往的旅遊勝地。
  經過多年的努力,滿洲裏投資發展的軟硬體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硬環境方面,滿洲裏緊緊抓住國家重點建設、優先發展滿洲裏口岸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大通關”工程,構建立體化疏運體係。航空口岸即將正式對外開放,高峰時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1條,旅客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鐵路、公路口岸年通過能力分別達到1.2億噸和350萬噸。相繼開行了滿洲裏至大連陸海聯運集裝箱班列,實現了公路口岸24小時通關,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滿洲裏市委書記吳浩峰介紹説,近年來,滿洲裏市牢牢把握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向北開放、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一係列戰略性機遇,充分發揮陸橋樞紐的通道、集聚和輻射作用,自我加壓、超前謀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
  與2004年相比,2009年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可達120億元,增長2.5倍;財政總收入可達22.9億元(含國家邊貿專項轉移支付收入),增長3.2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可達1640元,增長近1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五年累計完成251億元,比上個五年增長3.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五年累計完成188億元,比上個五年增長2.4倍。

  相關稿件
滿洲裏恢復向俄出口大米 2009-11-16
滿洲裏:興起“環保旅遊” 2009-09-29
滿洲裏鐵路口岸首次從德國進口汽車整車 2009-04-08
滿洲裏口岸過貨量強勁反彈 2009-04-03
滿洲裏口岸2009年2月份對俄僅出口兩輛汽車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