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演繹發展的“鐵馬金戈”
    2009-12-16    作者:本報記者 殷耀 王欲鳴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曾經,鄂爾多斯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而今,鄂爾多斯經濟發展模式聲名遠播。進入二十一世紀,這片蘊藏有無盡寶藏的土地,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中,在科學發展的指引下,敢于創新、艱苦創業、不斷創造奇跡的鄂爾多斯人民,書寫了經濟發展“鐵馬金戈”式的跨越奇跡……
  幾乎所有來到鄂爾多斯市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這裏到處彌漫著一種氛圍,一種衝動,一種全民投資賺錢的激情,“很像當年起步時的溫州”。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鄂爾多斯市就明確提出讓非公有制經濟“坐正席、唱主角”。鄂爾多斯遵循“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原則,全力扶持企業,幫助企業家。上世紀90年代為鄂爾多斯的崛起做了思想準備和制度準備,所以這座城市才在21世紀爆發出驚人的活力。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屬黃河上中遊地區,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以長城為界,與晉陜寧三省區接壤。全市轄七旗一區,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9萬。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鄂爾多斯曾是內蒙古最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沙多草木稀,地多産量低,人窮文化低”,生態環境異常惡劣。當時,全盟僅有一家鹼廠和幾十家手工作坊,年工業總産值不足200萬元。由于各項指標仍居自治區後列,故稱為“內蒙古的西部”。
  捧著金碗沒飯吃。其實在上個世紀,鄂爾多斯地下皆是寶的現實已是眾所周知。“黑色黃金”煤炭、“軟黃金”羊絨等資源少量開發在當時更多的只是滿足日常生活的用品而已。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中期,這裏的資源被無序過量地開採。
  進入90年代後期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鄂爾多斯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兩大歷史性機遇,著力破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各個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2008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603億元,在全國地級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168位上升到37位,每人平均GDP達到1.4萬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5億元,在全國地級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117位上升到23位。胡錦濤總書記視察鄂爾多斯時,稱讚鄂爾多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嚴峻考驗面前,鄂爾多斯市把危機看作“彎道超越”的大好機遇,加速産業轉型,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今年前三季度經濟發展實現逆勢“飄紅”
  據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杜梓介紹,鄂爾多斯市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新機遇,把扶持優勢企業、優勢産品、優勢産業作為保增長的關鍵,把固定資産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保增長的最直接手段,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堅持黨政、企業、銀行聯心、聯手、聯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貿易、産業等政策手段,全力以赴保增長、促發展。
  今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65億元,增長18.1%;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83.8億元,增長59.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0億元,增長15.5%;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55.8億元,增長53.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4億元,增長18.4%。
  “我現在正在研究金融問題。”杜梓説:“鄂爾多斯下一步重點是發展金融、物流、文化。”要把鄂爾多斯打造成金融高地,成為晉陜蒙黑色金三角的區域金融中心。今天的鄂爾多斯,已是沙漠深處營造的一塊綠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從市領導到各旗區的領導,從大企業到小企業,鄂爾多斯上上下下都在雄心百倍地謀劃各自的發展。杜梓希望,鄂爾多斯經過三年GDP再翻一番,實現再造一個鄂爾多斯的夢想。
  相關稿件
鄂爾多斯大力發展可再生新能源 2009-08-07
鄂爾多斯讓資源增值 2009-08-06
鄂爾多斯董事局主席王林祥:危機中主動出擊 2009-08-05
鄂爾多斯:財政向“還沒有富起來的人”傾斜 2009-07-31
鄂爾多斯建設“15分鐘健康服務圈” 200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