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烏海:結構調整度危機
    2009-12-16    作者:羅兵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烏海市將關停16戶60萬噸以下無脫硫設施的焦化企業。首批企業已于8月底關停。

    據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統計,今年以來內蒙古烏海市經濟總體呈回升向好態勢,工業增速持續加快,不僅摘掉2008年11、12兩個月工業增速負增長的帽子,而且2009年1-9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增長速度達到20%多。
  “從2008年經濟危機開始以來工業增速的負增長,到今年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這與我們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發展迴圈經濟,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是分不開的。”烏海市市長侯鳳歧如是説。
  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烏海市及其周邊地區有著極其豐富的焦煤、石灰石、鹽等資源。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很多投資回報快的電石、鐵合金、焦炭等高耗能項目,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落戶烏海市,曾經使烏海市年G D P增速高達30%。這些企業投資少、産量低、耗能高,只是由于市場銷售好,再加上烏海市優惠的電價,這些企業可當年收回成本,第二年就可盈利,一時間這些企業蜂擁而至,給烏海市的環保和能源消耗帶來極大壓力。
  隨著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猶如明日黃花,許多企業還沒盈利便關門破産。面對如此困難情況,為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烏海市的決策者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科學發展,圍繞發展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的統一,大膽提出了加快烏海市的産業結構調整步伐。
  自2002年開始,烏海市借助關停落後企業和大項目帶動,全方位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年關停落後産能企業。至今已有1400多戶焦化、煉鐵、化工、洗煤企業被關停。通過實施項目帶動,從2003到2008年,烏海累計投入工業資金294億元,開工建設神華烏海煤焦化、烏海化工等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準高的工業重點項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由2002年的65戶發展到如今的160戶。通過提高集群化水準,煤焦化、氯鹼化工、電力、建材、冶金工業迅速做大,五個産業的工業增加值佔G D P的比重由2002年的33.6%上升到2008年的56.5%。

  相關稿件
中國節能入資抽水蓄能電站 開拓內蒙古風電市場 2009-12-11
內蒙古吹響服務業集聚發展號角 2009-12-10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獨辟低碳經濟蹊徑 2009-12-10
內蒙古阿拉善盟發放首個《食品流通許可證》 2009-12-10
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新發現一處金礦産地 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