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中蒙最大口岸的滄桑巨變
    2009-12-16    作者:本報記者 柴海亮 勿日汗    來源:經濟參考報

二連浩特聯檢大廳。

    街頭穿梭的挂著蒙古國牌照的汽車,中文、蒙古文、斯拉伕文字寫的店舖招牌,隨處可見的蒙古國購物者,操著蹩腳蒙古語做生意的中國商人……在位於中國正北方的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人們每天都會看到這些不同於中國其他地方的獨特景象,因為這裡是中蒙最大的陸路口岸和唯一的鐵路口岸,也是中國連接歐亞鐵路的起點。隨著中蒙兩國商貿往來日漸頻繁,昔日的邊陲小鎮正在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城市。
  “東西一條街,18根電線桿,抽上一顆煙,走路轉一圈。”這是當地人對二連浩特早年的描述。50年前,這裡只有幾間被作為通往烏蘭巴托驛站的土坯房,伴隨的是成群的黃羊和野驢。30年前,這裡的人口也只有8000人,被稱為“袖珍邊城”,全市除了海關、檢驗、鐵路等聯檢聯運單位外,城市居民很少。而今天,二連浩特已經成為擁有10萬人的邊境城市,一座座既有現代城市底蘊,亦有異國風情的新型住宅與商業群落共同塑造了這座城市中蒙俄三國風情交融的獨特風格。
  當地人將這一切變化都歸功於口岸邊境貿易。1956年1月,伴隨著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列車的正式開通,二連浩特市建立。1992年,國務院批准二連浩特市為全國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從那時起,二連浩特市幾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成了經商之地,邊境貿易改變著城市的面貌和當地人們的生活。
  與1978年相比,2008年二連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由41.3萬噸增長到617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由3328萬美元增長到27億美元。口岸通關能力的增強,推動著二連浩特經貿的快速發展。蒙古國70%以上的果蔬和日用品由二連口岸運入,這裡年出口俄蒙建築材料30多萬噸,農副産品15萬噸,機電産品3萬多&,瀝青、金屬硅、陽極炭塊10多萬噸,傢具貨值100多萬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二連浩特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1億元,同比增長20.3%。規模以上企業加工木材66.2萬立方米,增長58.8%。

  相關稿件
今年上半年二連浩特口岸原木進口跌近四成 2008-07-17
“袖珍邊城”二連浩特商賈多[圖] 2008-06-25
今年二連浩特口岸進口鉀肥價格繼續大幅上揚 2008-06-03
二連浩特市加強蒙古國白酒檢查力度 2008-01-28
二連浩特首次進口蒙古用於煉焦高品質原煤 200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