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採購需求大單呼喚建立科學標準
機場行業
    2009-12-11    作者:首都機場集團公司 李燕紅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9年國家對民航業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將達1000億元,帶動其他相關配套資金一共達5000億元。至2020年,布局規劃民用機場總數達244個,其中新增機場97個。伴隨着建設與投入的進程,一個近5000億元的採購需求市場同期出現,當前要着力解決機場採購存在的缺乏科學的技術標準和立項標準等問題。
  雖然有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對中國機場也來説卻是難得的機會。為了有效拉動內需,2009年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重點投資,表現在民航業投入方面,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將達1000億元,帶動其他相關配套資金一共達500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將主要投入機場建設。至2020年,布局規劃民用機場總數達244個,其中新增機場97個。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必將給機場行業帶來未來的持續發展與繁榮。同時伴隨着建設與投入的進程,一個近5000億的採購需求市場同期出現。
  目前,機場採購包含了工程建設採購、物資設施設備採購、服務採購等。按照一般機場建設採購劃分,通常可以分為航站樓、飛行區、配套工程設施三部分採購內容。機場採購具有採購需求全面複雜,系統性、專業性強等特點。
  當前機場採購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便是各自為政,採購缺乏科學的技術標準和立項標準。眼下,各個機場在採購時對相同需求卻採用不同的技術標準和採購方式來進行。這造成了不同機場、不同地區之間相同貨品在價格、服務、供貨期、付款方式等條款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使機場造成成本、效率、安全、技術等方面的風險和損失,同時也造成市場的混亂和不公平競爭,不利於行業發展。
  不僅如此,很多機場在提出採購需求或立項時,往往以資金作為確定標準,有錢的項目盡量買好的、進口的、高級的、功能強大的而超出實際需要,造成浪費。尤其有政府資金投入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這種不科學、不經濟的立項和採購需求是採購中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它不僅造成大量浪費,助長了部門間、機場間盲目攀比之風,更從根本上妨礙了企業的正常發展。這些問題産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對採購項目的技術、市場情況、政策信息了解不全面,從而造成需求提出的片面和不科學;用戶與採購部門受一些供應商影響提出不正確的需求;用戶從本位主義角度出發,只關注局部利益,提出不恰當需求;立項的程序中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審核機制,造成需求和資金的不切實際等等。
  因此,在採購立項及採購需求建立制度化和標準化的規範管理,是從採購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採購的科學性得以體現。

  相關稿件
科學發展我國公共採購救濟制度 2009-12-04
“格力案”凸顯政府採購救濟機制缺陷 2009-12-04
黑龍江:基本藥物集中採購 百姓將享平價藥品 2009-11-30
採購市場規模破萬億供應商生存狀況堪憂 2009-11-27
中國飯店業採購供應亟待建立行業戰略體系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