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鉅資打造南方稀土新材料高科技基地
    2009-12-09    作者:本報記者 胡忠偉 李興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江銅集團近日宣布,未來6年將舉資36 .6億元投資開發中國第二大稀土資源——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牦牛坪稀土資源,並大力發展稀土精深加工,着手建設稀土材料國家工程中心四川研發基地,把涼山打造成中國南方稀土新材料高科技基地。
  礦業專家認為,江銅此舉基本奠定中國稀土行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必將進一步提高稀土産業集中度,增強中國稀土行業在世界的話語權。

  年內實現稀土資源整合“六證合一”

  四川涼山州冕寧地區是中國僅次於內蒙古包頭市的第二大稀土原礦供應地,也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原礦供應地,現存儲量157萬噸。這一礦區的原開採企業在礦區範圍內濫採亂挖,一度造成資源浪費、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日益惡化。2006年,這一礦區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重點礦區之一。
  痛定思痛。2007年4月,四川涼山州委、州政府對冕寧牦牛坪稀土資源進行嚴厲的整治,當地近20家稀土相關企業全部停産整頓,並向外招標拍賣採礦權。2008年6月,江銅以4.3億元的高報價一舉奪得冕寧牦牛坪稀土礦2.94平方公里的採礦權。
  由於冕寧稀土資源的原礦權分屬6家企業,在涼山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自去年6月以來,江銅集團逐一開展採礦權轉讓和資産收購重組事宜。目前江銅集團對四川省涼山州的稀土資源整合工作取得成效,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宗礦權整合工作初步完成,涼山稀土資源整合“六證合一”有望在年內實現。
  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小平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方興稀土公司累計生産稀土精礦5976噸,其中10月份生産881 .8噸,創歷史最高記錄。同時企業正積極對現有萃取分離工藝生産線進行填平補齊技術改造,技改工作完成後,年稀土萃取分離能力將達到7000噸。
  他説,目前企業正加足馬力生産,今年有望完成8000噸稀土精礦的生産目標,全年預計完成銷售收入達到8000萬元,力爭全年上交稅收1000萬元。
  江銅集團副總經理董家輝&&,在相關證照辦理完成後,企業將加大投資力度,借助稀土工業園區平台,大力實施稀土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應用,不斷向高端延伸産業鏈,做大做強四川稀土産業,引領帶動當地資源開發。

  聯手四川礦投集約開發

  為開發冕寧地區的稀土資源,江銅集團2008年8月註冊成立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為4000萬人民幣。日前江銅集團與四川礦業投資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將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增加為10億元人民幣,其中江銅集團股權比例為56%,四川礦投股權比例為44%,雙方約定均以貨幣出資。
  引人注目的是,今年5月成立的四川省礦業投資集團由川內兩家有色金屬礦業巨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成都公司、四川省民族經濟發展總公司合併組建,新的礦業集團主要從事金屬礦産、非金屬礦産、能源礦産及水、氣礦産資源投資開發、貿易業務。
  江銅集團總經理李貽煌説,江銅集團聯手四川礦投開發冕寧稀土資源,意在借助對方積累多年的豐富的礦業開發經營優勢,合理有效保護開發利用好寶貴的稀土資源,把企業做大做強。
  記者注意到,在簽署的合作協議中,雙方特別約定,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增加或減少註冊資本,不論公司以何種方式進行增資或因第三方入股發生股權結構變化,除非江銅集團主動放棄外,江銅將始終保持對公司超過50%的股權。
  礦業專家分析認為,作為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江銅集團近年來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涉足稀土産業意在大力拓展多金屬資源戰略,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
  記者了解到,為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江銅新一屆領導班子適時提出以“發展礦山、鞏固冶煉、精深加工、相關多元”為核心內容的發展戰略。在這一戰略中,大力實施多金屬資源戰略被擺上了重要位置,稀土成為江銅推進多金屬資源戰略的重要一極。
  礦業專家認為,通過市場重組打造大型稀土企業,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對保護寶貴的稀土資源、促進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精深加工實現“礦盡其用”

  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小平説,根據規劃,江銅集團開發冕寧稀土的項目工程分兩期。正在着手開展的一期工程建設將於2011年12月前完成,工程總投資達20.6億元,屆時將在礦權整合的基礎上建成從稀土礦採選、冶煉到深加工的完整産業鏈,年銷售收入超過12億元。
  二期工程將舉資16億元,在2015年12月前形成稀土永磁電機、稀土儲氫粉、稀土特種合金、稀土催化劑、稀土拋光材料等5大稀土終端産品的産業鏈,並將建設稀土材料四川研發基地,形成年産值超過40億元的産業規模。
  “稀土是稀有寶貴的礦産資源。”江銅集團總經理李貽煌説。江銅集團將對冕寧縣的稀土礦開採進行合理化布局和總體規劃,採用生産效率高、能源利用合理的先進設備,從礦山開採到稀土功能材料生産過程以大型集中生産設備為主,通過大型、規模化設備的引進,實現科學化、清潔化、高效化、規模化生産。
  江銅集團將從産品及其工藝設計、設備選型上着手,採用先進的冶煉提取工藝,使稀土礦山、稀土萃取分離、稀土金屬及合金生産等過程所産生的“三廢”最小化,最大限度消除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充分回收利用伴生的資源,深入挖掘礦産資源的價值,實現礦盡其用。
  李貽煌説,江銅集團入主冕寧稀土後,自始至終得到了四川省涼山州委、州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在開發四川冕寧稀土時,江銅集團將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實現冕寧縣稀土工業由粗放型向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的轉變和由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及應用産品開發基地的轉變,以稀土深加工為導向,把四川涼山打造成中國稀土新材料高科技基地。

  “三足鼎立”增強話語權

  作為不可再生的戰略性資源,稀土廣泛應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産業、製造業等。中國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儲量為8389萬噸(以稀土氧化物計),約佔世界的56%,主要有分佈在北方地區的輕稀土和南方地區的中重型稀土。
  今年年初,中國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對江西省贛州市周邊地區近百家優質離子型稀土資源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進行整合。江西省贛州市中重離子型稀土遠景儲備量940萬噸、保有儲量230萬噸,分別佔中國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的40%和35%。
  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鐵、稀土等元素的共生礦山,輕稀土佔全國儲量的87%,佔世界總儲量的40%,“包頭稀土”在中國稀土産業發展中一直髮揮主力軍的作用。
  礦業專家認為,從地域和生産規模上看,目前我國稀土資源開發“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當前中國稀土精深加工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稀土新技術、新成果較少,稀土新技術、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滯後。以稀土永磁材料為例,中國出口價如果設為1,國外加工成材料賣回中國是10,如果作成電機賣回中國價格則為100。
  礦業專家分析認為,作為中國銅業巨頭,江銅集團依靠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整合稀土資源,建設集採選、冶煉和應用一體化的大型稀土企業,有助於遏制國內亂採濫挖畸形出口,提升稀土産品的附加值,增強中國稀土行業在世界的話語權。

  相關稿件
江銅集團主導開發我國第二大稀土資源 2009-12-07
江銅年産10萬噸銅板帶材項目今年投産 2009-07-14
江銅將大手筆收購海外銅礦資源 2008-09-19
江銅集團開工建設年産10萬噸銅板帶材項目 2008-09-17
中冶-江銅與阿富汗簽署大型銅礦開發協議 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