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林産業第一縣”發展路徑分析
缺林地區到林業大縣
    2009-12-08    作者:本報記者 孫彬    來源:經濟參考網

  江蘇邳州,曾經是一個缺林少綠、洪澇災害頻發的地區,現在,這裡成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最大的優質人造板加工基地,實現了從少林地區到林業大縣、産業強縣、生態強縣的科學轉變。作為江蘇省“林産業第一縣”,目前,邳州擁有林地72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31%,高出全國平均數13個百分點。全市林産業年産值220多億元,實現了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産業、興林與富民有機結合的成功之路,創造了聞名全國的“邳州現象”。

立體化種植:由少林地區向林業大縣轉變

  過去,邳州“風吹飄黃土,日照曬地皮”,是一個缺林少綠、洪澇災害頻發的地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這裡以“綠色邳州、生態邳州“為目標,大力實施滅荒造林、林業富民工程,以規模種植、連片種植、特色種植為重點,全力打造國家平原林業種植示範基地。
  統籌規劃,科學引導林業發展。邳州聘請南林大等院所專家,先後制定了《人造板傢具産業發展規劃》、《銀杏産業發展規劃》、《生態旅游開發規劃》,加快發展平原林業。在林網布局上,推行農田林網立體種植、連片種植和丘陵山區綠化造林相結合,形成南意楊、北銀杏的林業基地建設格局。同時,着力發揮經濟林雙重功能,合理安排糧經作物種植比例,推行防護林、果樹和糧食作物套種,實現林業、糧食雙豐收。
  突出特色,不斷優化林業結構。根據當地土壤結構和農民意願,優選品種、調優結構,重點抓好銀杏、意楊、幹鮮果三大林業生産基地,建成銀杏、意楊、油桃、油栗4個標準化示範區。創立銀杏科學研究所,建設全國首家銀杏種子資源圃和銀杏良種繁育圃,積極推廣新技術、培育新品種,全市幹鮮果面積突破32萬畝。大力發展銀杏結果、培苗、採葉綜合工程,採用銀杏與桑、果等經濟作物間作套植技術,拓植銀杏高效經濟複合林8萬畝,探索出了一條高效林業發展的路子。
    多元投入,持續擴張林業規模。積極探索平原林業投入的新路徑、新渠道,通過承包經營、招商引資、綜合開發等途徑,重點推廣大戶承包、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基地+農戶”、“統一栽植,分戶管理”等做法,廣泛吸納民資外資投入經濟林建設。在蘇北率先成立經濟信用擔保商會,組建民間銀行,成立“邳州民企資金互助合作社”,多渠道解決資金難題,2008年以來,累計為林業企業協調貸款超過15億元。將三大河220公里河堤承包給造林大戶種植意楊,激活民資1200萬元;投入1.8億元,建設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121萬畝;鼓勵“三資”開發林業,引進台灣新聯福有限公司,投資9000萬元建設1萬畝日本油栗園;集聚民資1.6億元創辦3萬畝民營農場果園。

滾動式擴張:由農業種植向工業加工轉變

  發展深加工,調優林業産業結構。邳州市分析木材行業發展趨勢,圍繞林産品深加工和增值加工,超前決策、及時引導,確立了“大力發展木材加工,快速實現工業興林”的思路,提出“向能人要廠子,向深加工要效益”,從板皮加工做起,大力發展膠合板、細木工板、多層板等深加工産品,實現了從“賣原料”到“賣産品”的根本性轉變。滾動實施“人造板千線擴張”和“村級投入超千萬工程”,用不到10年時間,人造板生産企業達到三千多家,深加工生産線達到2100多條。
  以林養板,實施“板林一體化”工程。隨着林業深加工産業的快速發展,林業資源日漸緊缺,為增強板材傢具産業發展後勁,邳州一方面把蘇魯豫皖地區作為全市林業發展的大林業基地,引導輻射周邊地區發展林業種植,積極構建“板林一體化”産業格局。目前,全市現有楊樹成片林面積25萬畝,楊樹活立木蓄積量280萬立方米以上,為人造板深加工産業發展建造了巨大的木材儲備庫。
  培大育強,引領帶動林業發展。在加快實施林業深加工擴張的同時,把做強做大林業龍頭骨幹企業作為推進林業産業發展、提升競爭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用地、用工、信貸等方面大力扶持骨幹企業發展,涌現出盛和、富祥、天德等一批全國有影響的人造板深加工企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林業企業300多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有38家。
  搭建平台,拓展産業發展空間。面對傢具産業梯次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延伸産業鏈條,規劃建設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一”的國際環保傢具城,大力發展板式傢具、酒店傢具、高檔傢具等傢具産業,通過節會擴大影響、集聚要素,促進産業發展。板材産品成功打入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奧運場館“鳥巢”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工地,其中盛和木業成為“鳥巢”建設唯一指定膠合板供應商。

高端化發展:由粗放加工向精細製造轉變

  為進一步提升林業産業附加值,增強林産業的國內外競爭能力,邳州市在強化産業擴張的同時,按照“轉型一批,升級一批,技術改造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林産品轉型升級步伐,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由“數量經濟”到“質量經濟”、“品牌經濟”的戰略性轉變。
    瞄準高端,積極實施轉型升級戰略。面對全國、全球膠合板供過於求的挑戰,邳州通過“政府搭&,企業聯姻,合作發展”,依託國家木制傢具和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南林大、國家人造板標準化委員會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定期開展“産業會診”,全力支持重點林企開展産品升級和質量達標,向創新要效益,人造板産業重點發展傢具、木地板、集裝箱底板、木質別墅板等高附加值産品,銀杏産業重點發展食品、保健品、制藥,做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産什麼。
    創優奪牌,引領産業向品牌化提升。“以質取勝”是邳州板材産業領先全國、走向世界的真正法寶。向質量要市場,鼓勵企業爭創國內外知名品牌,幫助規模企業全部建立了質量管理、檢測檢驗和執行標準三大技術體系,對産品生産實行全過程監控,實現規範化生産,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的技術條件;在全國率先實行人造板質量專項整治,對不達標的企業堅決改造或關閉;爭取國家質監局支持,投入1億多元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國家木制傢具及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目前,邳州有23家企業通過了CE認證,29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5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眼光向內,全力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面對金融風暴的侵襲,林業發展受到嚴峻挑戰,為將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點,邳州市採取多項措施幫助林業企業渡難關,堅持國際、國內市場雙提升、雙拓展,在成都、上海等地新設立120多個板材直銷處,實現了外銷不足內銷補。全市有192家林産品加工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産品暢銷歐洲、中東、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林産品自營出口9億美元,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名。

全方位經營:由單純林業發展向綜合效益提升轉變

  林業産業不僅是一項富民産業,更是一項生態産業、惠民産業。為放大林業産業的綜合效應,邳州市堅持農工游一體,着力發展林業觀光、生態旅游和林業配套産品,延長、加粗産業鏈條,林業産業綜合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幅提升。
  以林造景,做大做強生態旅游。以發展繁榮森林文化為載體,努力構建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旅游觀光體系。邳州境內林果樹種共有50科171種,其中水杉和銀杏被稱為活化石,國家級銀杏博覽園是全國首家單樹種森林公園,面積達30萬畝,被譽為“天下銀杏第一園”;水杉路全長超過80華里,被稱為“天下水杉第一路”;銀杏姊妹園、銀杏展覽館、艾山省級森林公園三大景區建成開放,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森林旅游觀光帶,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以林增綠,扮美扮靚城鄉環境。按照“城市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要求,依託城鄉建設載體,統籌抓好城鄉綠化造林,推動城市生態建設由單一綠化型向生態綠化型轉變,彰顯詩意田園風格;積極引導農民在家前屋後、河邊地頭栽植速生楊、銀杏樹,不僅提高了農民收入,而且改善了人居環境,形成“美在村中、綠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景觀,新增林地面積10萬畝,全市村莊綠化覆蓋率60%。
    以林增收,增強産業富民效應。圍繞産業配套和群眾增收,大力發展林業配套産業。近年來,全市新上板材機械、制膠等配套企業50多家,每年可新增産值20億元;林業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全市交通運輸業和餐飲服務業的發展,僅官湖鎮就擁有大型運輸車輛1000多輛,運輸路線串起全國20個省、240多個大中城市。全市林業增加值佔民營經濟增加值比例提高到30%以上,企業共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下崗職工30多萬人,有5萬餘人的經紀人隊伍活躍在國內外林産品購銷市場,業務範圍覆蓋全國。
    現在,邳州年産優質人造板800萬立方米,出口450萬立方米,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優質人造板生産基地”;全市成片銀杏園達到28萬畝,年産銀杏果1600多噸、銀杏葉1.5萬噸、銀杏産品20多種、銀杏黃酮250噸,實現了科研、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銀杏産業年産值達到15億元,先後被評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經濟林産業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

  相關稿件
林業産業振興規劃重點扶持10大産業集群 2009-11-09
我國林業創新面臨八大熱點問題 2009-11-09
華電與牡丹江林業局簽風電合作協議 2009-11-06
10萬海內外採購商參加亞洲最大林業專業展會 2009-11-04
中國借助外資提升林業發展
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