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戰略儲備:通往節能減排之路
    2009-12-07    作者:本報實習記者 吳黎華 侯雲龍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中國政府再次重申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並首次披露了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計劃。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表明節能減排將成為中國的一項長期戰略。我國長期以來節能技術儲備不足、創新能力薄弱的狀況有望改變,同時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産業群,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能力,在未來新經濟形態下的國際競爭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

  技術戰略儲備不足有待提高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表示,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背景下相對較高碳密度的重化工業主導階段,能源稟賦以高碳的煤為主,中國未來低碳技術戰略儲備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薄弱。
  鄒驥透露,在電力、鋼鐵、交通、水泥、化工、建築等重點行業與高耗能行業及通用技術領域中,未來低碳經濟發展需要60余種骨幹技術的支撐,但中國目前仍有42種尚未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智慧財産權。
  與此相對的是,歐盟已經擁有了相對完善的低碳技術儲備,而美國所擁有的舉世無雙的強大研發能力也使得其很容易“後發先至”。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迴圈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從總體來看,我國的節能減排技術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基礎仍然相對薄弱。在推進迴圈經濟方面,目前主要局限在試點單位,尚未全面推開。
  在節能減排方面,國內相關設備制造業和技術研發水準總體落後于歐美國家“我很擔心未來節能減排市場將被國外企業佔領。”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研究人員李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
  他介紹,國外在節能減排産業化方面做得相當完善,既有領先的理論研究,又有實際的項目經驗,尤其是在設備制造方面,國內企業更是無法望其項背。如果在未來向外資開放相關市場,中國企業很有可能處于極端不利的競爭地位。

  政策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研發

  北京工業大學迴圈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程會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企業在推進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的進程中主要面臨兩個瓶頸。一是技術瓶頸,二是政策瓶頸。
  “技術瓶頸,企業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得到解決;而政策瓶頸則必須要通過政府提供制度供給。目前焦點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政策滯後,還未能激發出企業自覺發展迴圈經濟的內在動力。”程會強説。
  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近日透露《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和《國家“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目前正在制定之中,預計節能減排及其相關産業的戰略性基礎地位將日加突出。
  李明表示,如果節能減排成為今後的一項基本國策,將對國內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産生巨大的推動。我國的相關市場非常廣闊,基本上所有的工業和制造業企業都存在節能減排的需要。如果國家出臺硬性的規定,那麼這種需求就會轉化成實際的市場,促進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將會水到渠成。
  在應對“技術瓶頸”上,程會強表示,目前節能減排技術在國營和大型企業中,特別是在迴圈經濟試點單位中運用情況較好,這些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也相對較強,但在中小型企業當中,自身創新能力偏弱的問題尤為突出。

  巨大市場潛力待開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近日發布的《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指出,預計到2012年,中國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將達2.8萬億元。
  據預測,未來我國環保産業將繼續保持12%-15%的年均增長速度。2010年,我國環保産業産值預期將超過1.1萬億元。其中,環保裝備産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産值1000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産值6600億元,潔凈技術産品産值2500億元。
  業內人士預計,一旦《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出臺,首當其衝的將是包括石化、電力、設備制造等大型企業。除了需要優化生産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外,這些企業還面臨著節能環保設備升級和改造的問題。盡管短時間內,企業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但長遠來看,則可以節約大量成本。另外,還有助于改善環境污染,省下大筆環境治理費用,從根本上解決“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模式。

  相關稿件
佛山照明:掌握低碳發展方向 2009-12-04
低碳經濟呼之欲出 2009-12-04
低碳經濟催亮綠色照明板塊 2009-12-04
全民低碳≠國家減排 2009-12-04
低碳經濟急先鋒 紙業股醞釀新機遇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