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塊狀經濟在“保穩促調”中加速轉型
浙江經濟新觀察之一
    2009-12-02    作者:本報記者 郭獻文 胡作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杭州的兩個卡通形象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杭州動漫産業近年來取得跨越式飛速發展,經濟利潤增長顯著,僅今年上半年,動漫遊戲衍生産品收入達1620萬元,相當于去年同期的近兩倍。目前,杭州已擁有5個國家級動漫基地,動漫企業135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動畫片年生産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圖片由新華社浙江分社供稿

    “一縣一品”、“一鎮一品”,這種以地域集中、産品雷同為特點的區域特色産業形式面世之初,人們也許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它能支撐起一片厚重的省域經濟,乃至成為一種影響全國的區域發展模式的重要支腳。
  塊狀經濟,作為“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推動浙江經濟連續多年高速發展之後,如今正因其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暴露出的一些固有弊端,如低水準重復、盈利能力低下、産能過剩等,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人們都想知道,危機中的浙江塊狀經濟,是否競爭力依舊?
  毫無疑問,危機應對正是檢驗這種競爭力的“試金石”。去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經濟經歷了“高速轉低速”的短暫低迷後,今年上半年已迅速走出觸底回升行情,發展走勢令人振奮。

  ——浙江塊狀經濟的獨特“魅力”

  去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影響,浙江的塊狀經濟一度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經濟群體之一:不少地方由于出口市場萎縮、同類産能嚴重過剩導致了生産大幅下滑,一些民營企業因互相擔保過度出現了“多米諾骨牌”式的企業財務危機事件。
  令人欣喜的是,記者調研中發現,金融危機中復蘇最快的往往也是塊狀經濟發達的區域。在浙江,一些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産業優勢明顯的區域,和在産品結構調整、技術改進創新上先行一步的塊狀經濟的龍頭企業,從危機出現之日起,一直“扮演”著危機應對“先鋒”的角色。
  在形勢最困難的2008年底,蕭山化纖業龍頭企業恒逸集團宣布啟動投資全球單線産能最大的己內酰胺項目。今年5月,由恒逸集團聯合蕭山另一家化纖“巨頭”榮盛集團投資建設的我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年産量達150萬噸的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全面竣工。“在我們看來,危機恰是行業洗牌的良機。”恒逸集團董事長邱建林的樂觀感染了很多同行。
  在“小商品之都”義烏,今年春節過後的外商來客大幅增長,3月份來到義烏市場的外商人數達到2.7萬余人次,比前一個月增長138%。上半年義烏市常駐外商機構達到了2400家,比上年同期增長近1/3,全市外貿出口同比增長6.72%,比全國平均水準高20多個百分點。
  湖州市織裏鎮是國內最大的童裝生産基地,今年以來新增童裝生産廠家近1000家,其中300多家是從廣東佛山、福建石獅等地搬遷過來的。織裏鎮童裝辦公室主任吳榮江説,織裏童裝産業鏈完整,從坯布到布料輔料到印染有著“一條龍”服務,成本優勢明顯,形成了危機中的獨特“魅力”。
  “浙江塊狀經濟民營企業比重大,市場化程度高,專業化協作配套能力強,危機中調整也快。”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説。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下半年浙江經濟曾一下子從高速增長轉入了低速發展時期,今年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幅甚至下降至-5.6%。而到10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已達4.0%,其中10月份單月同比增長達12.6%,回升勢頭明顯。

  ——專家對浙江塊狀經濟的雙向解讀和重新認識

  經濟快速復蘇令人欣慰,但是浙江塊狀經濟的波動性過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在近幾次宏觀調控中,浙江經濟都曾出現大幅度下跌的情況。2005年一季度,受銀根、土地緊縮影響,浙江工業出現了罕見的産值、投資、效益“三回落”現象,曾引起業內人士廣泛關注。這次“超強”金融危機的出現,正促使人們從更深層次重新認識塊狀經濟。
  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説,塊狀經濟佔了浙江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是“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截至2008年底,浙江共有10億元産值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年銷售收入達2.81萬億元,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總量的54%、62%、56%。目前,全省90個縣(市、區)中,有82個擁有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塊狀經濟。
  脫胎于農村工業化和家庭工業的浙江塊狀經濟,在短缺經濟時期依靠吃苦耐勞、互相模倣實現了快速發展,在國內較早形成了“一縣一品”、“一鎮(鄉)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區域特色産業,目前擁有永康五金、義烏小商品、溫州皮鞋等245個全國性生産基地稱號。隨著過剩經濟時代到來,一些産業區塊低水準重復建設的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一些塊狀經濟在市場驟然擴張或緊縮時便導致了“大起大落”現象。
  去年以來,金融危機導致的外需不振逐步顯現,加上人民幣升值、銀根緊縮等因素導致企業流動性出現緊張,浙江多個塊狀經濟集中的區域出現了大型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事件,包括臺州縫紉機行業的飛躍集團、紹興印染行業的江龍控股、紹興化纖行業的華聯三鑫等。如今,飛躍集團成功實現主營業務重組,後兩家企業均以“易主”重組收尾。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陳廣勝説,浙江塊狀經濟發展到現在,從總體上來説還是處于同質競爭、比較粗放的發展形態,其擴張方式更多的是依靠拼量、拼價格來實現的,目前在全球分工體係中多處在加工制造環節,缺乏在上游研發、設計環節,以及下遊市場行銷環節的延伸,産業集群垂直分工協作體係構建滯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只是加速了長期累積問題的集中暴露而已。
  去年下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部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初,便明確提出了“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戰略和思路,要求把金融危機作為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借勢推動全省經濟結構性、素質性矛盾的解決。今年初,浙江省政府適時出臺了《關于加快塊狀經濟向現代産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並確定了杭州裝備制造、樂清電器、嵊州領帶等20個塊狀經濟作為試點,探索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塊狀經濟提升方向:“縱向”延伸加“橫向”平臺建設

  今年3月,嵊州天佳、達億、雙利等6家領帶企業共同投資1.5億元,組建了浙江正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運作模式是原材料採購、印染、打線“三位一體”,目的是提高前道絲源自主掌控能力,增強原料供應話語權。
  “除了向上游延伸,我們還要加強研發和銷售工作,目的就是一個:形成現代産業集群,力掌市場話語權。”嵊州市領帶協會副秘書長周慶余説。目前,嵊州領帶業龍頭企業巴貝集團投資6000萬元組建的浙江巴貝領帶服飾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已正式開業,並宣稱將建成全球最大的領帶花型資料庫和電子圖書館。
  在經歷了二三十的自發成長階段後,浙江的塊狀經濟終于走向了科學規劃的發展階段。塊狀區域中的企業,也開始從“小而全”走向龍頭引領、小企業分工協作的新階段。
  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説,現代産業集群不同于現行塊狀經濟之處在于,它有原料採購、有研發、有品牌,有立體縱向的分工協作體係,此外,它還應包含有一個橫向的服務平臺。按照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擬定的樂清工業電氣産業集群規劃,集群內不僅有龍頭電氣企業,有配套企業,有行業協會,還有産業重大關鍵技術支撐的工程中心,有專業培訓産業工人的産業學院。
  “加上最近落戶正泰集團的國家工業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今後樂清市的工業電氣産業集群,就是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城市。”蘭建平説。通過這些平臺的建設,樂清電器産業將真正實現從低壓為主向中高壓為主轉變、模擬産業為主向數字産品為主轉變、産品銷售為主向工程成套為主轉變,從而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
  按照浙江省政府制定的目標,到2012年,這個省將形成10個左右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左右300億元至1000億元、60個左右100億元至300億元的産業集群。在永康、武義、縉雲“一市兩縣”,政府正在規劃的是,以“五金”為紐帶,打破區域界線,打造一個跨區域、跨産業的永康五金産業集群,使其規模在如今銷售已上千億元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解讀“後危機時代”的工業化路徑選擇

  在我國最大的印刷包裝生産基地蒼南縣龍港鎮,這兩個月來實現正常運轉的企業明顯增加,很多企業開始投資購進膠印機等高檔設備。龍港印刷包裝行業協會負責人陳後強説,印刷包裝業可以折射出其他行業運作狀況,龍港的企業轉好預示著周邊很多行業確實在“轉好”。到6月底,杭州市蕭山區完成的限額以上固定資産投資為15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2%。杭州市蕭山區發改局副局長吳建華説,蕭山投資增量中政府主導的項目只佔了約1/5,民營企業投資大幅回升,表明經濟增長的後勁越來越強。
  “金融危機雖然沒有結束,但是浙江經濟的趨勢性增長苗頭已經顯露。”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現在我們思考的重點是更深層次的問題,即浙江“後危機時代”的工業化選擇什麼樣的路徑。在塊狀經濟發展初期,政府的作用以“無為”為主,即放手讓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在這次危機應對中,隨著政府的角色定位已明顯開始向“有為”轉變。
  當前,浙江各級政府已就塊狀經濟轉型升級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展開新一輪改革探索。如對于一些行政地理、行政邊界較模糊的塊狀經濟,如何進行有效引導、規劃;對于項目審批中的部門條塊分割現象,如何繼續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對于一些超越國界的風險因素如反傾銷等,政府如何在提供規避引導和法律保障方面進一步提高完善等等。
  浙江決策層和一些經濟界人士認為,塊狀經濟向現代産業集群轉型升級不僅僅是一個提升制造業的問題,而是一個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發展的過程。政府應根據行業、發展模式等不同類型,研究探索各類塊狀經濟的不同升級路徑,探索推進多形式、多層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政府應從全球化視野來把握産業發展規律,研究與現代産業集群相適應的各類要素支撐。塊狀經濟的轉型升級顯然不單是企業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從企業發展方式到行業中介組織到政府行為的全方位轉型。對此,接受記者採訪的各界人士均有此共識。

  相關稿件
浙江經濟指標回升背後:政策性因素居多 2009-05-21
保增長+促升級 浙江經濟增長“雙管齊下” 2008-12-09
浙江經濟:走出“成長的煩惱” 2007-06-12
浙江經濟首現理性回歸跡象 2007-02-14
節能減排雙下降 浙江經濟首現理性回歸跡象 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