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浙江經濟新觀察
    2009-12-02    作者:本報記者 郭獻文 胡作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浙江簡讀

  浙江省,簡稱“浙”,位于東海之濱,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會杭州。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有3061個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人口約5056萬。
  
  作為陸域面積排名全國倒數的資源小省,一躍成為經濟總量排名第四的經濟大省,並以其富有活力的民營經濟特色入選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全球競爭力排名區域樣本——浙江過去30年的發展,是我國區域發展史上最為成功的模式之一。
  特別是在去年以來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浙江經濟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考驗,並進而展現出特有的韌性、生命力和引人注目的新趨勢、新前景:在危機“倒逼”、政策調整和政府引導三重作用下,塊狀經濟加速向現代産業集群提升,單純輸出産品外貿模式開始向同時輸出産業新模式轉變,城鄉一體化和公共資源均等化為發展提供可持續動力,政府自身改革破浪深水區,發展路徑選擇愈加清晰……
  這一擁有史詩般意義的區域成長故事也在引發著人們追問:經過了30年快速發展之後,浙江經濟將往何處去?未來浙江的發展模式將會呈現什麼樣的特徵?隨著沿海各個發達省市在新一輪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方面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浙江還能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自發的民營經濟和鋪天蓋地的“浙江制造”包打天下?
  相關的問號同樣出現在浙江省決策層的心裏。早在2007年上半年本屆浙江省委領導班子組建之初,便適時總結提出了“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兩創”總戰略,號召全省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增強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力爭在加強自主創新、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準、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2008年初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及時制定出臺了“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經濟工作思路,就促進市場與政府良性互動展開新的探索。
  新突破與新探索,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對浙江作為中小企業大省的定位和提升方向的明確。“一遇雨露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的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的特色所在,它們的數量超過百萬,創造的GDP和出口、就業分別佔到全省的80%、84%和90%。但是,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小企業抵禦危機能力弱、波動性強、盈利能力不高等弊端也暴露無遺。
  浙江省的對策是,一手抓加快促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轉型提升,一手抓提高産業集中度、發展大企業大項目。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公布了146家工業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名單,這是浙江首次排定“抓大”名單。獲得授牌的企業涵蓋了裝備制造業、汽車行業、電子資訊行業、輕工食品行業等12個行業門類,萬向集團、吉利集團、西子聯合等浙江知名民營企業均位列其中。
  其次是浙江需構築什麼樣的産業體係框架的問題。浙江傳統塊狀經濟的優勢其實就是制造業的優勢,轉型升級也必須從發展先進制造業起步。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一是體現在輕紡、機械等傳統産業的創新、升級上面,二是體現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電子資訊等新興産業的發展壯大上面,浙江必須加快培育一批迎合世界技術革命浪潮的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現代産業體係離不開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與支撐。所以浙江建設現代産業體係,必須走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的路子,需要努力推進工業與服務業尤其是生産性服務業的聯動發展,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務,專業化的資訊服務和外包服務等形態的現代服務業。目前,浙江各地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塊狀經濟特色,紛紛出臺了扶持政策和安排引導資金,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主體。
  第三,浙江尋求突破的新的空間在哪裏。從2004年開始,浙江的土地資源已陷入高度緊張的地步。但是,浙江擁有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海岸線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景十分看好。今年5月,舟山市與浙江大學簽署了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協議,就發展“海上浙江”的戰略展開研究,其領域涵蓋了船舶與港航工程、傳統海洋産業升級改造、新興海洋産業培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
  浙江山區面積佔全省的70%,山區的發展空間也不容忽視。浙江省政府已明確提出“山上浙江”的概念,要在“下海”的同時,“上山”尋求資源與空間。去年開始,浙江省還建立了現代農業生産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推進設施農業和一些農業主導産業的布局優化、品質提升和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空間,農業現代化將直接促進物流配送、鄉村旅遊等服務業發展。
  最後,發展“大浙江”,需要有金融、環境、資源等各類要素“大配套”、“大保障”。2009年8月,浙江省發改委正式編制發布《浙江省債券市場發展規劃(2008-2012)》,這是浙江第一個債券市場發展規劃。此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已經發布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幹意見,表示將推動組建一批産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應該承認,浙江現有産業結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狀況仍未完全改觀,要改變這種經濟結構需要時間,但是,這個省也正努力讓環保成為一種優化發展的動力,利用環保機制來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此外,浙江省已制定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中,今後若幹年要做些什麼、達到什麼目標、怎麼分階段地做都很明確,一個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的嶄新形象呼之欲出。
  “浙江模式”在危機應對中不斷走向理性、成熟,其意義不僅在于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最新成就之一。

  相關稿件
浙江經濟指標回升背後:政策性因素居多 2009-05-21
保增長+促升級 浙江經濟增長“雙管齊下” 2008-12-09
浙江經濟:走出“成長的煩惱” 2007-06-12
浙江經濟首現理性回歸跡象 2007-02-14
節能減排雙下降 浙江經濟首現理性回歸跡象 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