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方面入手實現限産調結構
    2009-11-23    作者:本報記者 孫洪磊 鄒蘭    來源:經濟參考報
    行業協會、部分企業和研究學者指出,我國鋼管行業面臨的困境暴露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長遠看應以合理的制度來保障行業的科學發展。
  ——鋼管行業暴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三方面問題
  首先,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剛教授説,我國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對基礎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旺盛,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生産規模和眼前利益,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單純追求GDP增長,一些行業市場准入門檻低、落後産能退出機制不健全等,這些都是形成産能過剩的誘因。
  其次,地方決策存在片面。天津社會科學院現代企業研究所教授孫明華説,這些年來,幾乎所有省市都把汽車、冶金、裝備、化工等列為支柱産業。雖然在每個局部有合理性,但整體上會出現嚴重的重復和浪費。前不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不僅鋼鐵、水泥等産能過剩的傳統産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産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亟待採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
  最後,市場受宏觀政策面影響存在盲目。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透露,目前我國有無縫鋼管生産廠家110多家,焊接鋼管生産企業2000多家,如此多的企業不僅難以形成市場合力,且極易導致産能低水平過剩。而國家今年以來放鬆銀根,貸款難度降低,部分大型無縫鋼管企業積極籌劃和上馬高水平新生産線,致使無縫鋼管行業正在出現高水平生産過剩的苗頭。
  多位鋼管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鋼管行業已經形成高度市場化競爭的情況下,單純採取行政手段干涉行業發展並不適宜,國家應重點從打造公平合理的企業競爭環境入手,扶優除劣應從四方面入手實現限産調結構:
  一、在鋼管行業嚴格落實新勞動法。
  通鋼集團磐石無縫鋼管公司董事長趙永林説,目前我國無縫鋼管企業主要分為大中型國有企業、中小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類,各有長處,但相對而言民營企業生産機制靈活,管理費用、人工費用、稅收負擔都比較低,具有不合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他今年在山東省部分企業調研發現,當地小民營企業的熱軋管噸管成本只有650元,而通鋼集團磐石無縫鋼管公司成本最低也要850元。
  不少企業反映,國企在用工方面普遍比較正規,社會成本較大,而一些小企業不給員工上“五險一金”,用工時間普遍超過8小時,以損害勞動者權益的方式壓低成本進行競爭,在當前經濟刺激、拉動內需的情況下,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有關部門今後應堅決落實新勞動法,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調整我國鋼管産業結構,堅決關停、淘汰落後工藝和産能。
  國家應在環保、土地等政策審批環節把好關,嚴格環保准入門檻,依法依規用地,對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兼併重組,盡快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三、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考慮適當抬高企業出口門檻。
  記者從國內多家鋼管企業了解到,無縫管産品對出口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高於其它鋼材産品,但目前我國出口的無縫鋼管90%以上是低等級産品,生産企業數量眾多且良莠不齊,産品利潤十分有限,處於低水平競爭階段。天津市一家大型無縫鋼管企業負責人痛心的説,這幾年不少小型民營企業從東歐等市場大量進口低品位鋼管進行加工,然後轉手賣到美國市場,擾亂了國際鋼管市場秩序,結果導致這次美國提出雙反,他們生産的高端鋼管産品被低端産品連帶拖下了水。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應對鋼管出口企業進行出口資質審查和管理,限制低品質的“垃圾鋼管”出口,從而限制我國鋼管産品的總出口量,維護“中國製造”的口碑。
  四、建議從鋼鐵生産源頭入手壓縮産能,避免産能過剩層層傳導。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一位負責人指出,如果再繼續承接技術轉移、出口創匯的老路,而不盡快轉向以創新趨動經濟增長、讓科技引領可持續發展,將嚴重影響我國鋼管行業未來的發展。我國的鋼管企業今後應苦練內功,進一步加強對鋼種的研究,在特殊鋼的冶煉、軋製工藝(包括特殊鋼的軋製、擠壓工藝)以及特殊鋼的熱處理工藝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氣進行研發,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甚至滿足未來我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使中國鋼管在科學研究、新産品開發水平真正達到世界的尖端水平。
  相關稿件
阿對我鋼管展開反傾銷調查 2009-11-05
美國對中國無縫鋼管發起“雙反”調查 2009-10-09
中印首簽大型鋼管供應合同 2009-08-19
美就對華標準鋼管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 2008-06-12
天津鋼管:打造最強的國際競爭力 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