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新高地新一極進發
    2009-11-18    作者:本報記者 張周來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9年的南寧埌東 藍建強 攝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位於南疆的廣西不斷描繪出開放發展的新圖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大西南經濟圈……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廣西已漸漸成為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樞紐,廣西上下也正在奮力向著“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的宏偉目標前進。

  “10+1”的黃金區位

  沿邊、沿海、沿江,這是廣西對自身區位的傳統介紹,自2002年以來,這種對於區位的表述發生重大變化:就在這一年,中國與東盟正式決定共同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位於西南邊疆的廣西被迅速推向了中國開放發展的前沿。
  從2004年起,以“友誼、合作、發展、繁榮”為主題,以“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行,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史上的一大創舉和中國——東盟關係史上一大盛事。
  從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到合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政治互信、經貿互利到文化、旅遊等多領域的牽手……博覽會舉辦六年來,在不同的主題下,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開闢了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渠道。其成長壯大一直經受著現實的反復考驗,在圓滿完成一份份答卷的同時,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2008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2311億美元,比首屆博覽會舉辦當年增長了118%。
  其實,廣西機會還遠遠不止于中國——東盟博覽會,因為黃金區位優勢,廣西成為中國與東盟全方位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接合部的廣西,涉及泛珠三角、大西南、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多個區域經濟合作,區域經濟引領下的開放開發熱潮已經席捲八桂大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6年廣西方面提出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央對廣西這項戰略給予了積極回應,向廣西提出了“發揮沿海優勢”和“使廣西沿海發展形成新的一極”的戰略要求。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馬飚説:“廣西已成為我國對東盟開放的前沿和窗口,也是輻射西南和中原的出海大通道,廣西開放合作和經濟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2008年廣西國民生産總值突破7000億元,增長12.8%,自2002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廣西也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

  “江海聯動”起宏圖

  200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關鍵點,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時刻,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從2008年5月至今,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國務院先後批准設立了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也獲准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廣西北部灣地區已初步形成較強的産業支撐體系。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陳瑞賢介紹,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八個重點産業園區正在加快建設,石化、鋼鐵、林漿紙、電子、核電、輕工食品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在北部灣經濟區加快布局,總投資近五千億元臨海産業集群正加快形成,沿海經濟區建設熱火朝天,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廣西社科院副院長古小松認為,國內的西南、華南和中南,或者説泛珠三角(9+2)經濟合作,在國外是越南、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內外兩大扇面的交匯部,正是在服務於兩大扇面並與之合作中實現發展,未來將建成我國南疆的重要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中心。
  就在北部灣開發開放風生水起之時,廣西認識到,北部灣沿海要真正發展起來必須要有廣闊的腹地作為堅實後盾;廣西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僅有北部灣經濟區這一“龍頭”的崛起是不夠的,還需要桂西、桂東兩翼齊飛。而西江及支流連接廣西11市,流域面積佔廣西總面積92%,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89%,正是北部灣經濟區的輻射範圍。去年底,廣西作出了全力打造廣西內河億噸級黃金水道,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規劃,經過5年左右的建設,廣西境內西江連接7大城市的1400多公里航道等級實現提升,長洲樞紐船閘通過能力超過億噸;新建碼頭泊位近百個,新增吞吐能力7000萬噸以上,實現總吞吐能力億噸以上,最終形成新的西江經濟帶。
  “江海聯動”中的“江”,是指西江流域;“海”是指廣西沿海地區,亦指“北部灣經濟區”。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解釋説,“江海聯動”戰略是指廣西在開放發展的大格局中,西江沿岸地區和北部灣沿海地區的優勢實現互補和互動,做到互利、互贏、互榮,相得益彰,以實現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新高地”“新一極”的歷史使命

  目前,世界經濟總量的60%分佈于沿海60公里的範圍內,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大都市也都位居海邊。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四個特區、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都分佈于沿海,除北海外,大多充分發揮了沿海優勢,得到巨大發展。我國沿海地區僅佔國土面積10%,創造的GDP佔到全國的30%以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研究室主任翟崑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必然是一個地緣經濟,這就為激活中國與東盟的海上、陸上全面合作提供了新機會。東亞整體崛起的時候,在北部灣出現了塌陷,這一塊應該發展起來的地方沒有發展。現在,將可能由它擔負起推動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任。
  今年10月底國務院通過《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今後一段時期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明確重點要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構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培育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隨著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擴大和深入,廣西特別是北部灣沿海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廣西從未像今天這樣處於多種重大機遇疊加的交匯點上,從未像今天這樣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國內外參與開放開發的熱情目光,從未像今天這樣可以贏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郭聲琨説:“歷史賦予我們重任,時代鞭策我們奮起。我們獲得了推動廣西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難得的歷史機遇,倍加珍惜,倍加振奮精神,倍加努力工作,惟恐辜負了國家對廣西的信任和支持。”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直言,中央提出“新高地”“新一極”的定位和要求,説明廣西沿海的位置比較合適,條件已經成熟。廣西在高度重視並確保完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光榮使命的同時,也要清醒這絕不是一項一般的任務,尤其需要吸取世界各國和地區“發揮海洋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的諸多經驗,真正搞好廣西沿海的發展,才會迎來跨越式發展。

  相關稿件
前三季度廣西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逆市增長 2009-11-04
廣西將建袁隆平東盟農業科技博覽園 2009-11-03
廣西“藥房託管”劍指藥品購銷利益鏈 2009-10-30
廣西全面調查公路客貨運成本及運價 2009-10-14
廣西北部灣貨物壓港顯“消化難題” 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