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
專家認為,明後年結構性産能過剩問題將十分突出
    2009-11-13    作者:記者 劉璐璐 葉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記者從日前在京召開的第十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促使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遠遠早於世界同行業的復蘇,目前業內的國際巨頭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爭奪中國市場。同時,由於大部分企業已把各自的主要産品延伸到全系列産品,專家分析明後年此行業結構性産能過剩問題將十分突出。
  “目前全球工程機械業有較好復蘇勢頭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印度、南美和中東,而日本和西歐的市場需求量只有原來的一半。”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介紹,今年2月國家四萬億元的投資計劃讓國內銷量在一季度站穩,並逐月回升,出口也在9月、10月出現連續環比增長,目前已經可以認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開始迎來復蘇。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復蘇主要靠內需的拉動,全球外需市場仍不樂觀。截止到9月份行業的出口降幅仍超過40%,預計2009年出口收入不到總收入的兩成,而2008年的這一數據是33%。“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像美國卡特彼勒、日本小松這樣的世界工程機械巨頭陸續把生産重點轉移到中國,日本已把70%的精力投放到中國。”茅仲文説,國外企業開始圍剿中國市場,産品覆蓋高、中、低全部檔次。
  中國市場近期的上升勢頭,不僅使國外企業,也讓國內企業紛紛擴大生産線,搶佔市場份額。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曾光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透露,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排名前6名的企業,都已把主要産品延伸到全系列産品,“最讓人擔憂的是,這其中低水平、低價格進入者居多,行業技術水平並未提高。”
  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工程機械業産品品種、數量過剩率約為20%,而且這些過剩産品全部集中在中低端,高端産品反而不足。“鏟車、裝載機等六七類産品已嚴重過剩,而整機、大型製造機械和關鍵零部件等高技術産品還不足,這是一種結構性過剩。”茅仲文分析,按目前的發展勢頭,行業産能過剩明後兩年會更加明顯,他建議除提高企業責任,利用市場法則淘汰落後産能外,國家應在外商投資中低端商品上設立審批權。
  曾光安認為,中國國有企業不同於國外的私人企業,把落後産能直接砍掉,中國企業還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他主張用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的聯合兼併,而不是過多新建工廠的方式來緩解産能過剩。並且,他以所在的柳工為例,認為企業在進入新行業時應遵循三條原則,一是進入任何行業首先要進行一個行業需求分析;其次,進入一個行業後,要進行技術創新,産品至少要達到國內標杆的水平,價格也不低於國內標杆;最後,判斷現有産能能不能有效利用,主要以兼併收購方式進入,防止資源浪費。
  相關稿件
張建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迎來全面復蘇 2009-11-06
工程機械業國內春意暖出口寒流退 2009-10-12
徐工欲2015年躋身世界工程機械前五強 2009-07-30
茅仲文:工程機械行業或將維持三年低位運行 2009-06-19
工程機械業巨頭徐工集團或將啟動整體上市 20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