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成西藏農牧民脫貧致富"加油站"
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成功探索符合西藏“三農”特點的信貸之路
    2009-11-04    作者:本報記者 拉巴次仁 李月    來源:經濟參考網

    自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金融機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作為直接為西藏農牧區服務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長期深入西藏農牧區,對“三農”信貸服務問題進行深入調研,科學決策,經過不斷的探索、創新。如今,在國際金融危機嚴峻考驗下,農行西藏分行成功開闢出一條符合西藏“三農”工作實際和特點的小額信貸之路,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小額信貸為西藏農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加油站”,為西藏農牧區發展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深入調研 問診“農牧區貸款難”

     作為直接為西藏農牧區服務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長期以來擔負着服務“三農”的重要金融工作任務。隨着近年來市場經濟在西藏的不斷深化,農牧民從事第一産業外的生産經營觀念日益活躍,經商、辦廠、搞運輸等經營活動所需資金不斷擴大,農行西藏分行在工作中逐步意識到其在農牧區的貸款渠道和方式存在種種障礙。
    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副行長支章介紹,“十五”後期,特別是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農行西藏分行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工作力度,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發現了制約西藏農牧區貸款難的一些原因和問題。
    西藏農牧民抵押物品欠缺是造成農牧民貸款難的主要障礙。“十五”後期,農牧民貸款熱情很高,但當時農戶貸款餘額不到兩億元,當時貸款必須具備5種擔保條件,但這些要求西藏農牧民基本做不到。隨着擔保法、商業銀行法的&&,貸款條件開始越來越嚴格,因此沒有擔保抵押的農牧民貸款越來越難。
    而銀行業包辦客戶造成貸款承載主體出現問題,造成貸款被“砸”現象的出現。2000年開始,農行西藏分行深入廣大農牧區進行調研,尋找貸款難的根源。
     支章説,當時他們在西藏推出的“1123”工程,出發點是好的,即在全轄範圍內開展了加快脫貧步伐的“1123”工程:每個營業所幫助一個村脫貧、每個縣支行(辦事處)幫助一個國有企業或鄉鎮企業、每個地市行(部)有重點地支持兩家國有骨幹企業扭虧增盈,區分行選擇三個對全區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規模較大的國有工業骨幹企業、礦業開發項目或公司+農戶式的聯營企業予以重點支持。
    “但後來發現,這個貸款主體沒有落實到老百姓頭上。銀行出面辦理,信貸人員當老闆,老百姓闖市場,但銀行的任務是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而不是為客戶包辦,我們是為客戶生産經營提供金融服務,而非包辦。儘管銀行是一片好心,但包辦的結果,組織形式上出現偏差,承載主體上出問題。”
     支章説:“西藏昌都、那曲等地貸款‘款砸’現象比較突出,很多人認為西藏農牧民不講信用,特別是在索縣、巴青信貸扶貧後貸款基本上砸了。”據他介紹,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地方扶貧貸款政府包辦,上項目,但老百姓不知道這個錢用到哪去了,最後貸款“死”在項目上。
    當時農發行發放了1.4億元貸款資金,有7000萬“死”在項目上,一分收不回來。後來,農行西藏分行學習農行廣西分行貸款證的推行辦法。
  80年代,其實西藏也搞過一次貸款證。當時有一個最大的背景是人民銀行在全國推行小額信貸,最開始是浙江、安徽等省做小額信貸試點,中央也在推廣小額信貸扶貧工作,內地很多地方採用孟加拉模式:河南商洛小額信貸,當時人民銀行牽頭各家商業銀行在積極摸索。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嘗試。
  “西藏也計劃推出小額信貸。我們認定西藏的小額信貸擔保抵押設計再大,可能更多的是虛的。”支章説,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根據信用評級,那麼西藏老百姓具不具備這樣的信用呢?後來,農行西藏分行在西藏部分地區做了調研。將索縣、巴青、與昌都丁青同步,芒康、江達發放小額信貸試點,然後做比較,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昌都丁青縣,一直貸款發放量相當大,而且農牧民很講信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只要工作跟得上,我們老百姓是講信用的。”

科學決策 制度創新 探索西藏特色小額信貸之路

  如何用科學決策,制定有效的制度保障措施,是建立健全可行的信貸管理制度的前提。
  農行西藏分行行長米瑪旺堆説:“其實我們也知道小額信貸裏面的風險,關鍵是用科學的制度堵住不講信用的現象。”
  西藏小額信貸從2000年開始做準備,2001年正式推廣,2003年5月,農行西藏分行首次啟動信用鄉鎮村建設。2005年4月又做了一次調整,同時推出“鑽石卡”。
  辦好小額信貸業務,規避信貸風險是根本要求。農行西藏分行在認真研究了國內外有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認為首先要建章立制。小額信貸業務起步之始,農行西藏分行就&&了《農牧戶貸款證管理辦法》,其特點是,擁有金卡、銀卡、銅卡的農牧民分別可以獲得最高限額為10000元、6000元和3000元的小額信用貸款,並“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還對直接發放給農牧民的小額信用貸款和扶貧貸款不執行加罰息制度,對持銅卡的農牧民貸款一律執行扶貧貸款利率,允許對因自然災害和農業欠收等客觀原因造成貸款暫不能償還的農牧戶實行貸款展期。
  另外,農牧民獲取《農牧戶貸款證》後,還要定期進行年檢,根據年檢結果調整貸款證信用等級或收回貸款證。在《農牧戶貸款證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隨後又&&了《信用鄉(鎮)、村評定辦法》等多個制度辦法,規範了小額信貸、信貸扶貧等業務的運作流程,規範了基層員工的行為,為小額信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農牧戶貸款證管理辦法》制定後,還廣泛徵求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和農牧民群眾的意見,與時俱進地不斷加以完善。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農牧區信用意識的增加,部分農牧民反映小額信貸額度較小,對生産起不到較大作用,針對這一問題,2003年,對《農牧戶貸款證管理辦法》的有關條款進行了修改,對被評定為信用鄉鎮、村範圍內的農牧戶所取得的貸款證額度進行了適度提高,其銅卡、銀卡、金卡額度分別提升到5000元、10000元、20000元。
  明確信用等級評定程序,提高透明度。農行西藏分行在各縣支行、營業所成立了由縣支行、營業所、鄉(鎮)村幹部和農牧戶代表組成的農牧戶資信評定小組,每年評定一次,次年年審,對符合升降條件的及時進行等級調整。
  規範發證放貸程序,明確業務流程。即農牧戶申請→營業所信貸員調查並提出初評意見→營業所資信評定小組初審→縣支行資信評定小組審核並確定信用等級→營業所組織發證到戶→農牧戶持證逐筆辦貸→營業所信貸人員批准發放貸款。
  米瑪旺堆説,西藏小額信貸與內地有所不同。第一,金額大。內地貸不到這麼多。第二,覆蓋面廣。2008年,西藏小額信貸覆蓋率達到近90%。第三,高資産質量。剛開始貸款壓力大,每次開小額信貸風險分析會議,大家都有“不同聲音”,不過,經過10年的小額信貸之路,我們對老百姓的信用評級有了新的認識,過去砸的多,主要是信貸管理跟不上。

農牧特色信貸成為促增收、保穩定的金融引擎

   藏族農民達桑是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的鑽石卡用戶,他通過20萬元小額信貸,辦起了水泥預製板廠和砂石廠,住進了藏式別墅,開上了小轎車。如今,越來越多的西藏農牧民通過小額信貸致富奔小康。 
  “我們廠生産的水泥預製板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西藏曲水縣南木鄉江村藏族農民達桑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廠每年還産水泥500噸,年銷售純收入達到20萬元,並為100余名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然而,20年前,達桑一家六口人靠種16畝青稞地艱難為生。“那時候,過年都沒有一件好衣服穿。”回首往事,達桑感慨不已。 
  1984年達桑開始到拉薩打工。2007年是達桑人生的轉折點,聰明能幹的他組建了一個建築施工隊,同時還開辦了水泥預製廠和砂石廠。 
  隨着生産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短缺成為制約工廠發展的最大瓶頸。通過朋友介紹,達桑得知農行有小額信貸政策。通過申請,達桑獲得了農行小額信貸三星級鑽石卡用戶的授信,順利地貸到了20萬元資金。
  “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達桑説,之後,他投資10萬元辦了一家砂石廠。 
  如今,達桑開着一輛三菱越野車奔波於拉薩和曲水之間。在拉薩他住在一座豪華的藏式別墅裏,而在老家南木鄉江村,他還有一套別墅。 
  達桑説,他獲得了建設部門頒發的《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建築施工隊資質證書》,準備建一個農牧民建築有限公司,計劃註冊資金350萬元。 
  “通過小額信貸致富奔小康的大有人在,有人的資産達到了上千萬元。”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營業部“三農”金融部經理次仁羅布説,對於資産達到一定規模的農牧民企業家,農行可以為他們辦理金額達200萬元的商業貸款。 
  為適應西藏農牧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農行西藏分行在西藏範圍內再次提高了“三卡”信用額度,並針對農牧區涌現出的農牧民致富帶頭人,推出了農牧戶貸款“鑽石卡”,對生産經營形成一定規模的農牧戶進行評級授信,並予以重點支持。
  隨着農牧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農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産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農行西藏分行原定“三卡”貸款額度已不適應當前農牧區經濟發展的形勢。據農行西藏分行介紹,如今,農行西藏分行“三卡”(金、銀、銅)的信用額度分別為:銅卡3000元至6000元,銀卡6000元至10000元,金卡10000元至20000元。而被評為信用鄉鎮村的農牧民“三卡”信用度分別提高到銅卡1萬元、銀卡2萬元、金卡3萬元。“鑽石卡”的信用度分別確定
    為一星級鑽石卡10萬元、二星級鑽石卡15萬元、三星級鑽石卡20萬元。 
    小額貸款的成功推行使中央賦予西藏的金融優惠政策惠及農牧區千家萬戶,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民的安居樂業,很多農牧民跑起了運輸,開起了小店,辦起了小型企業,蓋起了新房,不僅實現了脫貧,更過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截至今年6月底,農行西藏分行的小額信貸“四卡”(鑽石卡、金卡、銀卡、銅卡)發放量達37萬多張,小額信貸貸款餘額達34.6億多元。

  相關稿件
安徽“信貸+保險”新模式助力特色農業發展 2009-11-03
10月信貸波瀾不驚 2009-11-02
[一週述評] 信貸類創高收益QDII凈值普跌 2009-10-30
歐元區銀行逐步放鬆企業信貸要求 2009-10-30
銀行信貸激勵機制該全面檢討了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