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強調汽車優惠政策對拉動內需非常有效
本報訊 工業和信息化部27日召開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運行新聞發布會,記者了解到,拉動今年汽車産業快速增長的汽車鼓勵政策,諸如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等,明年還很有希望延續;微型車、摩托車下鄉等政策有望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等優惠政策是否延續還有待評估,但是他口氣並不強硬。 他説:“實實在在地説,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購置稅減半政策是到今年12月31號為止還是再繼續延續,十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政策措施最後實施到一定階段要對政策進行評估,下一步有些政策是否延續,還要徵求行業協會、有關企業的意見,然後提出建議,報國務院審批,現在還沒有到這個時候。” 不過張相木強調,今年汽車增長比預想的要好,首先是拉動內需政策的實施非常有效,直接受益於車購稅減半政策影響的1.6升以下乘用車佔到了乘用車銷售量的69.89%,另外,汽車下鄉里的微型貨車增長幅度也很大,如果説這個政策收緊,可能會有所回調。特別是下鄉政策直接服務於三農,對於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民的生活和生産條件意義很大。 會議結束後,張相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當前關於換購微型車、摩托車下鄉等政策還存在一些不太完善和不盡合理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進行及時地調整和補充完善。 另外,張相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保證汽車産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他説,目前鋼材市場形勢不太樂觀,汽車、船舶等産業對鋼材尤其是高品質的鋼材的支撐作用非常大,如果汽車銷量下降,對鋼材的銷量也可能産生一些負面影響。 在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也高度評價了汽車優惠政策所起到的作用,並&&:“今年以來,許多現行的政策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包括一系列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擴大內需的政策,對確保經濟增長、調整結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説這個政策繼續執行還是不執行,但是我想在我們進行政策設計和政策考慮的時候,積極的支持推動保增長、特別是調結構的方向,這和我們三下鄉政策和支持三農的發展是一致的。”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認為,繼續保持汽車領域利好政策的連續性非常必要。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關於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不只限於發展中國汽車工業這件事,而是應對危機的整個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剛剛發布的前三季度的數據看,雖然經濟企穩回升勢頭已經顯現,但是復蘇基礎仍不夠牢固。因此,刺激政策的過早“轉向”很可能會打擊市場信心,給經濟的持續復蘇造成“無源之水”的局面。 剛結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保持調控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所以,作為宏觀調控政策一部分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也不應當立即轉向、撤出。 胡遲説,汽車市場火爆局面的出現,汽車優惠政策功不可沒。從産業層面看,汽車作為産業鏈較長的行業,其帶動效應大於其它許多産業。汽車業的強勁發展勢頭,必將帶動鋼鐵、玻璃、化工等關聯行業的需求不斷改善,從而推動整體經濟持續回暖。因此,投入到刺激汽車消費領域的補貼資金的效益是很高的,是值得的。 他解釋説,從微觀層面看,中國人均GDP剛過3000美元,與發達國家相比,汽車在中國更屬於消費彈性很大的奢侈品。因此,如果補貼消失,汽車價格上升,對汽車購買肯定會有向下的拉力。 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應當繼續下去,但其立足點有所不同。短期內,它主要是作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以為“保增長”做貢獻為重要目標。 長期中,它則主要用於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因此,補貼的內容也可適時調整,比如,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在這方面,補貼政策要與發展汽車工業的産業政策相銜接,一致起來。
民間呼籲汽車購置稅減免優惠政策延續
1.6升及以下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免優惠政策將於今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汽車産業振興規劃》的&&帶來了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購置稅減半至5%的政策,既促進了産業振興,又拉動了汽車消費;既通過節能減排輔助了環境保護,又扶植了自主品牌。 民間呼籲要求延續政策,政府是否應該考慮把這一政策延期?停止這一政策會否對剛剛回暖的汽車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收效甚微
黃標車報廢補貼有望提高
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對車市的作用遠低於小排量車購置稅的減免。《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自頒佈實施以來收效甚微,諮詢和實際辦理相關業務的車主屈指可數,沒有起到顯著的刺激消費的作用。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有意提高補貼額度。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羅磊透露,由於《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實施兩個月來,對新車銷售的推進不明顯,《辦法》調整的關鍵就是加大補貼力度。羅磊説,新的補貼力度將足夠打動消費者選擇報廢更新,也就是説報廢更新補貼肯定比賣二手車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