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招商輕民本引發的沉重代價
中西部兩起污染事件反思
    2009-10-23    作者:本報記者 張欽 羅博 程子龍 廖君 王駿勇    來源:經濟參考報

    陜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鋅冶煉廠。新華社記者  程子龍  攝

    日前,湖南瀏陽縣、陜西鳳翔縣相繼發生招商引資企業造成的污染,進而引發群體性上訪的事件。記者採訪發現,兩起事件有著共同的特點:地方政府在重商、扶商追求財政稅收的同時,輕視了一些百姓的民本訴求,出現問題之後,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專家認為,一些地方重招商輕民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其他地方應高度重視引以為戒,不能重蹈覆轍。

    民本訴求未獲重視出現不良後果

    陜西鳳翔縣長青工業園區的陜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資企業,被指為此次鳳翔兒童血鉛超標的罪魁禍首。
    據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60歲村民楊樹華等人介紹,2003年縣裏把東嶺公司招來建廠時,就遭到了村民的極力反對,村民都知道生産鋅的企業有污染。後來東嶺公司不僅要建廠,還要徵農民的青苗地建廠“當時也是8月份,地裏的玉米都結了很大的棒,縣政府還要砍我們的青苗,我們死活不同意。”楊樹華説,可是為了徵走我們的地,縣裏派來1000多人,有公務員,有教師,有醫生,人手一把鐮刀要砍青苗,沒辦法村民堵了鐵路,可是堵鐵路也無濟於事,最終工廠還是在1000多畝青苗上建了起來。
    記者採訪發現,被認定為鎘污染主要污染源的湖南瀏陽湘和化工廠同樣為當地的一家招商引資企業。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陽塘組村民陽建炎等人説,這個化工廠原先臨近的長沙縣,恰好是當地下決心清理關閉的污染企業,可鎮頭鎮領導明知是污染企業,硬要把它招到這裡來。特別是這家企業未經審批建設了一條煉銦生産線之後,該廠就因污染環境引發了當地村民的大量投訴。
    陽建炎説,2006年村民發現企業的廢水流到外面,不僅毒死了莊稼,就連樹都毒死了,於是村民就找到政府,要求關停企業。2007年,這個污染企業成為瀏陽市公安局的重點保護單位。
    對於鳳翔和瀏陽兩起污染事件,有關人士認為,對招商引資來的有污染威脅的企業一味支持鼓勵,相反卻對群眾的民本呼聲置若罔聞,以至於造成了社會反響極大的不良後果,當地政府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處理事件付出高昂經濟與行政成本

    據記者了解,無論從經濟上還是行政上,對兩起事件的處理,地方政府部門都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鎘污染事件後,除了給死者家屬進行賠償安撫、負責對周邊大量村民進行體檢治療以及對化工廠周邊的村民給予生活補助費外,污染事件發生後,瀏陽市每天派車送水給當地老百姓,並按市場統一價格收購湘和化工廠附近被污染的農産品,補償農民糧食作物損失。
    此外,瀏陽市政府以及政法委、公安局、衛生局、環保局、安監局等單位出動了大量人力,並按照“幹部到戶、責任包乾”的要求,對受害村民開展全面走訪和解釋工作。記者了解到,鎮頭鎮政府的幹部有的連續幾十天未得到休息。鎮頭鎮副鎮長袁鋒&&,湘和化工廠引進的這幾年,每年只能給鎮裏上繳利稅三四十萬元,但到目前為止,鎮裏為處理污染事件已花了數百萬元,以後還要花費更多的錢和精力為此事“埋單”。
    據了解,血鉛事件發生後,陜西鳳翔縣對東嶺冶煉公司企業周邊的兒童進行了全面的排查檢測、由政府出資對血鉛超標兒童進行了免費治療。“花的錢比較多,涉及醫療衛生的、環境的、方方面面,目前尚無法測算”,鳳翔縣常務副縣長何宏年説,基本上都是政府和企業埋單。
    在行政方面,不僅寶雞市出動了四大班子,由八名領導挂帥入村做工作,成立了宣傳引導、健康檢測、環境檢測、安全維穩等六個工作組,鳳翔縣還抽調了600多名縣鄉幹部進村入戶做工作,有的幹部連續不分晝夜工作。記者8月下旬來到這裡採訪時,一些幹部顯得疲憊不堪。
    據介紹,作為招商引資企業,陜西東嶺冶煉公司去年為鳳翔縣上繳了2400余萬元稅收,而處理此次事件鳳翔縣卻做出了不小的花費。據介紹,下一步單是搬遷村民一項就需要三億多元的資金。何宏年説,除了企業出一點,寶雞市政府要出5000萬,陜西省政府財政還得掏一個億。
    中南大學土地與環境管理學院院長戴塔根認為,在招商引資時引進高污染企業而又缺少對項目預期環保態勢的評估,地方政府是有責任的。而在處置事件時花費大量經濟成本和行政成本,實在得不償失。

    警惕重蹈鳳翔和瀏陽污染事件覆轍

    記者在我國東北、中部和西部採訪,發現一些地方政府重招商輕民本的做法依然存在。
    黑龍江省某市一個鄉鎮的村民反映,當地一個招商引資企業,幾年前就因排污問題引發村民上訪。在事態平息後,今年該企業又污染了百姓的水源,但百姓的繼續上訪並未引起當地政府讓污染企業關門的決心,村民擔心遲早也要出事。
    記者在我國西北寧蒙交界地段一個工業園區採訪發現,這裡到處是招商引資來的企業,有時灰塵遮天蔽日,嗆得人直想咳嗽。當地一個鎮黨委書記説,那裏是西北最大的碳化硅、金屬鎂以及鐵合金生産基地之一,有來自福建、上海、浙江等地的高耗能企業,該地區過去有污染,現在也有污染,目前已打算把工業園區內的居民都遷到鎮裏來。
    在西部一個地級市郊區,一家發電廠正冒著煙,周邊農作物蒙了一層灰塵。一位出租車司機説,這家企業也是招商引資來的,現在污染很重,尚未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教授認為,國家三令五申重民本,但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確實忽略了這個問題,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由於污染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後,政府付出沉重的代價,極大損害了政府公信力,部分群眾不信任政府或産生積怨。
    羅教講建議,當前我國中部、西部以及東北等地在大力招商引資,一定要注意民本問題,切不可抱著僥倖心理,應盡量避免重蹈鳳翔和瀏陽等地的覆轍。

  相關稿件
各地招商引資“撞線”行為愈演愈烈 2009-10-23
招商重視産業布局 仍存結構雷同隱患 2009-10-23
金融危機背景下謹防地方“非理性招商”苗頭 2009-10-23
招商騙資為何難以止息 2009-10-21
四川巴中推出系列招商引資項目 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