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可燃冰”發現過程
    2009-10-20    作者:本報記者 呂雪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可燃冰”這種“冰與火”奇妙結合的新型能源,是如何被發現的?記者專程採訪了可燃冰項目合作單位之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以下簡稱“105隊”)。
    據“可燃冰”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以下簡稱“105隊”)隊長、總工程師文懷軍介紹,這一帶“可燃冰”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這年11月,105隊在這裡進行煤炭勘查時,鑽孔內開始涌出不明氣體,點火燃燒,由於氣體涌出量很大,影響到鑽探施工,迫使這個鑽孔因未見到可採煤層而報廢。
    2006年5月,105隊再次在這一地區進行煤炭勘查,又發生類似不明氣體。之後,105隊請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張永勤、中國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祝有海等權威專家就上述情況進行了交流、探討,大家一致認為,該地區可能存在“可燃冰”。2008年開始,105隊與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勘探所共同合作開展《青藏高原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項目。11月5日,首次發現含天然氣水合物岩心段,這一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學術認定。
    國土資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鑽探實驗井,6月再次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經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拉曼光譜儀檢測,顯示出標準的“可燃冰”特徵光譜曲線。
    從2004年發現疑似“可燃冰”,到2006年基本確定“可燃冰”的存在,再通過2008—2009年的工作,經鑽探取得樣品,通過測試證實了在高海拔凍土區存在“可燃冰”的事實。
    文懷軍分析説,木裏地區“可燃冰”是煤層氣的水合物,其成礦機理大致是:煤層氣向上溢散,而上面有凍土層的覆蓋,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二者形成“可燃冰”。它的組分除了甲烷,還有少量乙烷、丙烷等氣體,是一種“新型可燃冰”,非常值得研究。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初略估算,我國陸域“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可供中國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儲量約佔其中的1/4。
    青海之所以成為我國陸域“可燃冰”的首個“現身地”,與這裡獨特的地理地貌環境有密切關係。
    首先,青海有著面積廣、厚度較大的凍土帶資源,為可燃冰的存在提供了地質條件。
    其次,青海木裏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資源條件。
    第三,青海木裏的交通條件和後勤保障措施是我國大面積凍土帶地區中條件較好的,這為“可燃冰”發現提供了有力支持。文懷軍説,青海木裏煤田含“可燃冰”岩層段埋藏淺,只有130-300多米,這為可燃冰開採帶來很大有利條件。並且這裡的凍土層較薄,只有80-120米,也為將來的工程和科研帶來極大便利。“可燃冰的開發有望在這裡取得突破。”
    “不過,這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文懷軍説,因為“可燃冰”開採面臨的環保問題較為嚴峻,需要研究探索如何既能開發利用,又不傷害環境。特別是在生態脆弱的青藏高原。
    神奇的大自然,蘊藏著奧秘無限,等待著人類的科學探索。探索無限,人類的希望也無限。

  相關稿件
可燃冰:福音還是陷阱? 2009-10-14
可燃冰帶動相關板塊成股市熱點 2009-10-14
可燃冰開採成本極高 大型國企或獨享商機 2009-09-30
南海北部探明可燃冰儲量達185億噸油當量 2008-12-02
我國對替代能源可燃冰展開研究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