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研究現狀和我國研究歷程
    2009-10-20    作者:本報記者 呂雪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可燃冰”被譽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戰略資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勘探。記者採訪得知,目前全世界對“可燃冰”的認識研究只處于科學勘探層面,還沒有進入實際開採實用階段。我國此次在青藏高原的重大發現,證明了我國凍土區存在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同時也折射出我國“可燃冰”調查與研究的現狀和實際水準。

    我國“可燃冰”資源量僅佔全球總量0.4%

    “可燃冰”是20世紀科學考察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礦産資源,是一種新型高效能源,比人們平時所使用的天然氣更為純凈,開採時只需將其升溫減壓就可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
    據可燃冰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隊長、總工程師文懷軍介紹,“可燃冰”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資源量大,全球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被認為是本世紀能夠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最具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
    據測算,全球甲烷水合物的資源量為2.11016m3,是常規天然氣的50倍。有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這種新型能源一旦得到開採,將使人類的燃料使用史延長幾個世紀。
    據粗略了解,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為803.441011m3(803.44億噸油當量),僅佔全球水合物資源量的0.4%,接近于我國常規石油資源量,約是我國常規天然氣量的兩倍。

    多個國家爭相投入勘探

    目前全世界對“可燃冰”的研究還處于科學勘探階段。
    根據石油等能源儲採比推算,目前已經發現的石油儲備量還可用40年,天然氣還可用70年,煤炭還可用190年,也正是如此,“後石油時代”用什麼作為能源成了各國致力研究和勘探的問題。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早在19世紀30年代,可燃冰即進入人類視野。1965年,前蘇聯首次在西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發現可燃冰礦藏,並引起多國科學家關注。
    率先開始勘測研究的是日本,如今,已擁有七口鑽井,屬于國際領先水準。
    美國則從2000年起將“可燃冰”作為政府項目,與各大學和私營公司合作,進行勘測和實地研究。據稱,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在“可燃冰”項目上已花費超過1500萬美元。
    另外,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等國也紛紛開始投入勘探項目。

    實現陸域重大發現

    2002年,我國同時啟動海域和陸域“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迄今已經持續了整整八年。2007年,在南海發現了可燃冰,儲量約為185億噸油當量。而陸域主要是在永久凍土區進行相關的調查和勘探。
    2002年國土資源部在啟動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時,同步部署陸域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相關調查研究工作,2004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開展資源遠景調查和鑽探技術研發,編制出我國第一份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分布圖,圈定了有利區帶。
    2008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等精幹隊伍,選擇成礦條件相對有利的祁連山南緣-青海省天峻縣永久凍土區實施鑽探工程,于11月5日發現並成功鑽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樣品具有天然氣水合物所具有的獨特標誌,這一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學術認定。
    在此基礎上,國土資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鑽探實驗井,6月再次鑽獲天然氣水合物樣品,經現場紅外熱像儀檢測證實為水合物的礦層,並經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鐳射拉曼光譜儀檢測,顯示出標準的天然氣水合物特徵光譜曲線,其特徵與墨西哥灣實物樣品和我國合成樣品完全一致。
    這是我國凍土區首次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也是全球首次在中低緯度高山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是繼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之後在凍土區發現水合物樣品的國家。
    專家認為,我國在凍土區發現這一潛在資源,必將極大地開拓人類尋找新資源的視野,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型能源。

  相關稿件
可燃冰:福音還是陷阱? 2009-10-14
可燃冰帶動相關板塊成股市熱點 2009-10-14
可燃冰開採成本極高 大型國企或獨享商機 2009-09-30
南海北部探明可燃冰儲量達185億噸油當量 2008-12-02
我國對替代能源可燃冰展開研究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