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札記]民用飛機發展警惕“桑塔納路徑”
    2009-09-28    作者:本報記者 毛海峰 方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開展前兩天,即9月21日,正是我國航空百年紀念日。航展期間,中國航空百年取得的成就讓國人們振奮不已,但讓人遺憾的是,我國民用飛機産業百年來與世界一流航空工業國家相比,差距竟然如此巨大。
    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此次參加北京航展,只帶了空客公司的A380飛機和歐洲直升機公司(歐直)的EC155和EC225直升機。但是這三款飛機,就可以讓所有的中國民用飛機黯然失色:無論是在技術層面上,還是在市場運作上,我們都已落後得太多了。
    歐直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BRUNOBOULNOIS在展會上驕傲地宣稱,歐洲直升機公司在飛機機身、機翼的復合材料以及復雜的電子系統方面都領先世界好多年,歐直中國公司在中國的産品銷量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據統計,歐直中國公司在2008年實現了882萬美元的年收入,較之2007年的441萬美元增長了一倍,並且今年還有望延續這種勢頭。截至目前,中國已購買了150多架歐直直升機。
    中國的民用飛機産業不僅與歐洲、美國等老牌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就是與新興的巴西相比差距也很大。巴西的航空工業起步並不比我國早,但是自1969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成立後,巴西的民用飛機産業便迅猛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已成功交付1100余架ERJ145噴氣係列飛機、554架E-噴氣係列飛機。而我國除了賣出一些新舟係列飛機及通用飛機外,並沒有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完整的民用飛機産業體係,在世界市場上影響並不大。我國是直到本世紀初以來,才開始啟動大飛機項目,及研制新一代的面向國際市場的支線飛機ARJ21。這兩個項目要在世界上形成真正的影響力,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我國民用飛機産業大大落後于世界先進國家,主要是我國曾走了一段彎路。國家研制大飛機的努力曾遭遇了三度夭折,使我們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近年來由于我國堅持自主創新搞民用飛機,使得國際上的航空工業大公司對我國的關注度大大增加。在此次北京航展上,記者就不只一次聽到國外公司對我國航空産業的恭維,並提出了不少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國際合作項目。對此,我國航空工業高層應有清醒的認識。正是有了自主創新,才會有現在如此熱鬧的國際合作。一旦我們失去了獨立的飛機制造平臺,國外公司就會卡我們,在國際合作上也會漫天要價。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在1985年美國曾把MD-82飛機放在中國組裝,這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國當時剛建立了運10飛機平臺,有了與美國合作談判的實力。但也就在1985年2月,運10飛機停止試飛、項目完全停頓後,國際上的航空工業大公司在技術合作方面就對我國開始漫天要價。1996年,我國與空客就100座飛機的AE100項目進行談判時,空客在談判中對有關技術轉讓費用的報價就非常高,還不提供所報價的技術轉讓具體項目內容,讓中方嘗盡了辛酸。
    現在我國民用飛機産業總算又有了一個不錯的發展勢頭,我們應警惕國外航空工業巨頭向我們出新的花招。一些專家告訴記者,現在要特別防備一些國際航空工業巨頭借合資建飛機廠的名義,引誘我國民用飛機工業走汽車工業的“桑塔納”道路。即雙方合資搞飛機廠,外方出技術,中方出人、出廠房,以達到誘使中方放棄自主研發的目的。對于這種情況,我國國家層面應早做準備,不要讓民用飛機工業再重蹈中國汽車工業的覆轍。
    在本次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發布了對中國民用飛機中國市場的最新預測結果,預計2009-2028年中國民航需要補充各型民用客機3796架,預計到2028年,中國的民用客機機隊規模將達到4233架,貨機機隊達到583架。有這麼大市場的有力支援,加上我國堅持自主創新、持之以恒,我國民用飛機産業今後必將會有所作為。
  相關稿件
中國民用飛機未來20年需補3796架 2009-09-24
阿聯酋將成全球第六大民用飛機市場 2009-09-21
龐巴迪公司:推出新一代C係列民用飛機 2008-02-28
波音預測:中國將成美國民用飛機最大市場 2007-09-19
原材料成本上升 波音民用飛機售價全線提升 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