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制造商:A、B、C誰主沉浮?
    2009-09-28    作者:本報記者 毛海峰 方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本月23日開幕的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上,A(空客英文的首字母)、B(波音英文的首字母)、C(中國商飛英文的首字母)成了全場最耀眼的三個主角。這三家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搞大飛機的公司,可以説這三家今後的發展格局,直接決定了世界航空工業的未來。

    同臺展會PK三分天下

    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上,中國商飛佔據了北京國展中心10號樓最顯耀的地方,空客和波音則佔據了國展中心9號樓最有人氣的地方,雙方都拿出了自己最先進的大飛機,來向參展觀眾和媒體進行遊説和宣傳。
    中國商飛拿出來亮相的是國産C919大型客機外形樣機,該模型最早于本月8日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國際航空展上亮相。國産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商飛首個大型客機項目,于2008年11月啟動,按計劃首架飛機將于2016年交付航線使用。中國商飛對自己的産品充滿了極大的信心,在本次展覽會上該公司高調宣稱,C919大型客機將會做到比現役同類機型(即空客320係列和波音737NG係列)有顯著提高。
    針對中國商飛的自信,空客和波音都拿出了自己最先進的大飛機樣機來進行對抗。空客在展覽會上擺出了空客380,波音拿出了波音787,這兩種飛機都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頂尖的大型客機,中國目前還沒有能力來制造這類飛機。
    同時,空客還在展會期間召開了一個大型的宣傳會議,向國內外眾多媒體重點宣傳空客320係列在中國的裝配、銷售情況。空客中國公司總裁博龍先生説,空客320係列飛機天津總裝線是空客在歐洲以外的第一條總裝線,目前已有5架空客天津總裝廠總裝的空客320係列飛機交付客戶,另有9架飛機正在接受總裝。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514架空客飛機在中國內地運營,佔中國內地100座級以上現役飛機總數的41%。其中,空客320係列飛機數量最多,達到420架,佔總數的82%。

    外方不希望中國成為“第三極”

    空客和波音對中國商飛的咄咄逼人,實際上是明確表示了自己對中國搞飛機的態度,即不希望中國成為民用大飛機制造領域中的“第三極”。這類話,空客和波音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上講過,但是根據記者的採訪調查,空客和波音的態度其實一向如此,他們對任何國家想成為民用大飛機制造領域中的“第三極”都十分警惕。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一位資深專家説,早在中國論證大飛機項目時,空客和波音的一些高層就曾明確表示,不希望中國成為民用大飛機制造領域中的“第三極”。空客、波音的戰略目標很明確,空客希望中國變為空客的股東,波音希望中國變為它新項目的風險夥伴,這都會使制造的大飛機不是真正屬于中國。
    空客近年來在中國大力推行空客320係列飛機,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針對中國大飛機項目而來的。事實上,對于空客320係列飛機在天津建總裝線的事,業內向來有不同的意見。國內不少專家認為,空客320的總裝量不到整個飛機工作量的3%,而我國還得提供龐大的流動資金和稅收優惠,空客又把總裝放在毫無大飛機研制能力的天津,從而達到了空客對我們技術封鎖的目的,空客是不願意培養出自己的競爭對手的。中國工程院的一位院士認為,空客320總裝,對我們的技術幫助有限,這是空客為了佔領中國市場想出來的招,“是公關行動,不是技術行動”。
    更讓人擔憂的是,空客、波音近年來都想在我國加快設立研發機構,招聘中國的航空人才。在此次展會上,空客中國公司總裁博龍先生介紹説,目前空客(北京)工程技術中心已聘用了150多名中國工程師。對此業內專家提醒中國商飛説,一方面固然可能通過這種方式使我國獲得一些航空技術,培養一些人才,但也要看到我國是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核心技術的,而且這會使我國寶貴的航空人才被空客、波音挖走,影響我國大飛機産業的發展。波音就曾在俄羅斯整整用了10年時間建研發中心,吸引了俄國1000多名航空人才,給俄國的航空産業一度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空客、波音在我國設研發中心,會吸引走我國新畢業的最優秀的大學生,使原來力量並不強大的中國飛機研發人才更加短缺。

    屈居弱勢的中方宜韜光養晦

    空客、波音是國際航空工業的兩大巨頭,他們歷史悠久,技術積累深厚,中國商飛才剛剛起步,現在連産品都沒有制造出來,更沒有經歷殘酷的商業競爭。在實力不對稱的A、B、C三角競爭中,作為最弱的中方只有韜光養晦,沉著應對,才有可能闖出一條生路來。
    中國商飛要搞大飛機,將來是必然要與波音、空客進行商業競爭的。對此,波音和空客也都做好了準備。在本屆航展上,空客十分坦率地告訴媒體,空客現在每年都要花費上億美元對空客320進行持續改進,以保證該機型在同類飛機中做得最好。這對我國C919大型客機今後的商業競爭産生了極大的威脅。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商飛的大飛機項目要在充分競爭的航空市場上真正立足,必須要有一整套、持續的應對策略。一些專家建議,在實踐中我們不妨學學日本的經驗。日本的航空工業是典型的韜光養晦,表面上依附美國為波音搞轉包生産,暗地裏卻在發展超音速、復合材料、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現在日本不少航空工業技術已大大超過了中國。我國搞大飛機,面對兩大巨頭的壓力,也應採取正確的戰略對策,一方面要韜光養晦把自己的飛機關鍵技術搞上去,另一方面,面對于兩大巨頭的市場擠壓要沉著應對,闖出一條生路來。
    今年是空客公司創立40周年。在空客創立之初的1969年,世界上84%的商用飛機都由美國制造商生産。空客通過40年不斷地技術創新和正確的市場策略,現在終于與波音並駕齊驅了。中國商飛作為一個後來者,應以空客為師,力爭後來者居上,盡早在國際航空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相關稿件
[數字共和國60年]民航業:60年加速發展 2009-09-25
沙洪江:民航運輸將解決五個不協調 2009-09-23
民航局擬提高航空貨運價 2009-09-22
重組,讓民航競爭更充分 2009-09-18
中國民航今年以來盈利80億 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