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目標指向“海峽經濟區”
    2009-09-28    作者:本報記者 梅永存 許雪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慶新聞中心27日邀請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昌平、副省長陳樺、副省長張志南,就海峽西岸經濟建設情況接受海內外媒體採訪。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走過了5年多歷程後,首次以這樣的方式在北京“登臺亮相”,顯示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在約一個小時的集體採訪中,“福建對臺先行先試”成為其中的高頻詞匯。福建方面多次表達了攜手“海峽東岸”、實現互惠共贏的願望。有關學者認為,福建作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其未來目標指向“海峽經濟區”,前景值得期待。
    張昌平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已經走過了5年多的歷程,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認同和支援。黨中央、國務院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思路充分肯定,國家部委、央屬企業紛紛出臺具體舉措,周邊地區主動融入,臺港澳積極響應,福建的發展活力更加凸顯。
    根據福建省臺辦27日提供的資料,閩臺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按歷史可比口徑統計,截至今年8月,福建省累計批準臺資項目9897項,合同臺資208.18億美元,實際到資155.13億美元;今年1至8月,福建省批準臺商投資項目數179項,實際到資13.34億美元。閩臺貿易快速發展。截至今年8月,累計實現貿易總額640.99億美元;今年1至8月,實現貿易總額41.33億美元。
    福建與臺灣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福建的經濟總量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只有臺灣的1/40,到90年代初期,已是臺灣的1/13,當前則達到臺灣的2/5。
    專家指出,海西是大陸與臺灣最近的地區,所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發展實際上是為打好對臺工作的根基,對進一步做好對臺工作,最終實現祖國統一,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事實上,福建省2004年初提出並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目標就是指向海峽經濟區。”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説,海峽經濟區是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歷史基礎和現實發展,是海峽兩岸大規模貿易投資往來、垂直與水準混合型産業分工網絡,以及大陸臺商産業集群與本土化初步發育的區域經濟板塊實體。
    在指向海峽經濟區的目標進程中,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內部協調合作。張志南表示,“我們十分注重區域間的協調與合作,主要通過規劃先行,通過政策引導,通過項目帶動,通過溝通協調機制的建立等多種形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
    目前,包括汕頭、廈門、泉州、福州、溫州等多個城市的沿海一線中心城市群,直接面對臺灣,它們的逐步發展為進一步構建兩岸投資合作産業基地奠定了基礎。據統計,2008年,由福建全省9個市和浙江、廣東、江西的11個市所形成的海峽西岸經濟城市群的GDP已有約20000億元人民幣,與同期臺灣的26903億元人民幣比起來,差距日益縮小。

  相關稿件
“海峽經濟區高層論壇”舉行 2009-05-20
海峽經濟區有望成我國又一重要經濟增長極 2009-05-20
江西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自營出海港口 2009-07-21
海峽兩岸城市合作進入大交流時代 2009-05-22
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成中國區域經濟又一增長極 20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