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保健食品保“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
    2009-09-18    本報記者:李驚亞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目前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産品。不久前,有關部門在上海等地進行專項調查,在抽檢的207個批次的保健食品中,有197個批次的産品添加了“偉哥”、降糖、減肥類的化學藥品,結果令人吃驚。
    針對我國保健食品市場的現狀、未來和發展對策等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
    據統計,我國共有保健食品生産企業1640多家,年産值達到1000多億元。而近年來,我國經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註冊的保健食品達到9900個,地方各級衛生部門批准的各種“食字號”、“健字號”、“監字號”等保健食品達5萬種之多。
    “目前,我國的保健食品市場面臨著很多問題。”陳君石指出,“低水平重復和研發能力弱,是其中最大的問題。”“據我了解,國家現批准的保健食品大約1萬個,但其中有很多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低水平重復是造成混亂的原因之一。”
    陳君石批評説,目前,很多保健食品不是靠自主研發,而是買個配方就投入生産,科技含量太低。以上海生産的、曾在全國火爆一時的某保健食品為例,他説:“這個産品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胃腸道功能,但據我了解,商家為了降低生産難度,卻在生産中把有利於改善腸道功能的益生菌殺掉了。因為活的益生菌需要冷藏,對生産條件的要求很苛刻。現在這家企業已經奄奄一息了,事實證明,沒有建立在很扎實的科學技術上的保健食品不可能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職,承擔責任。同時,法律明確提出,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對人體産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國目前處於經濟發展階段,中小型企業較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保健食品出現誇大宣傳、偷工減料等問題難以避免,政府也不可能下令把這些企業統統取消。”陳君石認為,要解決保健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不能持“扼殺”態度,政府監管是必須的,但更需要生産企業的誠信。
  相關稿件
蒙牛“冠益乳酸牛奶”獲保健食品證書 2009-07-13
保健食品準入門檻提高 2009-06-01
我國立法防範保健食品“魚龍混雜” 2009-03-09
抽檢顯示:浙江減肥類保健食品問題多 2009-01-05
專家提醒保健食品姓“食”不姓“藥”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