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已經成為當今最流行的詞彙之一,除了駕駛一輛環保汽車室外,全球變暖的末日預言鼓勵更多的企業要從整個供應鏈,包括原材料供應到運送最終産品都盡可能環保。除了經濟友好型採購,商家也需要採用綠色環保方式來順應顧客對於環境友好的要求。
但是阻礙環境友好型採購的最大障礙是成本,可以説,成本障礙是政府、企業綠色採購的主要殺手。《中國採購發展報告》的數據表明,43%接受調查的公司高級執行官將“成本”視為執行綠色採購行為時需要客服的主要障礙。供應商缺乏環境意識以及欠缺綠色採購知識,分別以42%和37%的比例緊跟其後。
綠色採購“叫好不叫座”
長期以來,綠色採購中成本過高是造成節能環保類産品在市場上“叫好不叫座”局面的最根本原因。
資料顯示,採購領域根據執行綠色採購行為的成本分為兩類,佔51%的一種類型是為環境友好型産品或服務付出額外費用,特別是在開始時期;而另一類佔49%的類型則認為執行成本是一種障礙。
中國政府採購網的一項調查表明,經濟障礙是各國政府綠色採購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現有的採購管理機制沒有體現政府鼓勵綠色採購的政策,尤其在編制採購預算、指定採購法規與政策、對政府採購事務進行協議與管理、進行採購統計分析與評估時,不能考慮綠色産品在其開發過程中控制了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成本,因而在招標管理辦法與程序中沒有給予必要的價格傾斜。
新推出的綠色産品初始購置成本較高,即售價太高。使用綠色新産品需要改變以往工作方式,在適應階段會增加其他費用,而且綠色新産品與現行使用的其他産品存在不兼容性,需要其他額外開支來磨合。
綠色産品與傳統産品相比成本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産品生命周期內的總成本,尤其是相關的社會、環境成本未被計算在內,以致被視為比較廉價。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叢虎認為,綠色産品的推出必然意味着技術的提高,而技術含量高則成本隨之也在提高,價格較傳統産品高也就不難理解。
此外,各國政府機構經常受到優先採購特殊團體和區域産品或其他受法令優先指定採購項目的限制,這些特殊規定勢必與綠色採購發生經費擠壓現象,從而造成採購障礙。
政府綠色採購漸成趨勢
從有統計數據以來,現在中國政府採購平均年增長70%多,遠遠快於其他經濟部門,而且它擁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政府採購制度僅僅10年,從政府採購的探索到法律法規的頒佈,再到現在一些相應政策文件的推出,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這方面也是走在其他各個領域改革的前列。
目前,綠色採購在國際國內的呼聲日益高漲。在低碳經濟成為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而被各國所重視的大背景下,政府綠色採購已經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被提上議程,成本控制不得不成為中國政府和企業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因為節能環保類産品研發費用較高,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市場推廣困難,也經常被排除在政府綠色採購之外。對此,亟待政府&&一系列相關扶持或傾斜政策。
據了解,在政府政策的帶動下,目前各機關單位已在提高綠色採購的比例,中央政府也已將各單位綠色採購的多寡納入考核政府機關績效、制定相關獎勵措施的條例中。因此預計在2009年,將會有更多政府單位在採購時向廠商提出産品需要領有環保標章的要求,此種狀況勢必造成一股由市場需求端催促廠商生産更符合環保規格産品的拉力。
控製成本是綠色採購關鍵
綠色採購的施行在國內僅有十年時間,而某些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完備了綠色採購組織體系、標準體系、政府採購教育和意識培養體系等。
瀋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研究院的張尹聰認為,美國在綠色採購成本計算和綠色採購策略上採取了十分靈活的方法,可以為我國政府、企業綠色採購所借鑒。
首先是在環保的基礎上選擇最低報價者。指定採購説明書時,規定所採購的物品應符合相關環境要求,達到相應的環境標準。如聯邦機構採購紙張時,要求所採購的紙張在製造時採用30%以上的回收材料;採購節能産品要求貼有“能源之星”標誌;採購電子産品時規定其中某些有害成分含量的最高標準等。在此基礎上,採購方選擇最低報價者。
其次為重視生命周期成本。政府採購不僅要考慮採購時的成本,而且要考慮使用者的成本,在綜合計算産品生命周期成本後選擇成本最小者,這些生命周期成本更小的産品往往更符合環境要求。如政府採購節能産品,對節能效果好,使用成本很低的産品,即使採購時的成本相對較高,也會選擇。對耐用、可循環使用的産品,雖然採購時的初始成本高,但採購時會考慮其維護成本和處理成本。
第三,對環保産品實施價格優惠政策也是重要舉措。政府採購時,在環保産品和其他産品競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將對環保産品給予價格優惠。當環保産品的生産成本更高時,為彌補環保産品在競爭中的不利處境,美國政府採購視情況給予綠色産品3%至15%的優惠。
最後,通過數據統計和權重劃分計算最優價值。首先,政府採購機構建立一系列環境標準,同時考慮價格和性能,給每一個指標一定的權重,並在採購説明文件中予以明確;然後採購方根據供應商産品計算出分數,選擇得分最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