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低碳經濟剛“起飛”若要“騰飛”須時日
    2009-09-07    記者:殷耀 趙仁偉 齊海山 晏國政 郭遠明 康淼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由于過去我國許多城市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照搬西方國家的模式,貪大求洋的做法使我國部分城市出現了嚴重的“成長”偏差,給城市留下了嚴重的“健康”隱患。採訪中專家們談到,當前亟須以“低碳”理念矯正這些偏差,同時,在推進低碳城市建設過程中,低碳城市建設也不能脫離實際的國情和發展階段,各地城市應把握地區差異、重點突破、由易向難,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設之路。

    貪大求洋貽患多量體裁衣正偏差

    許多地方政府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以引進外資為榮,不惜降低各種門檻,大搞“招商競賽”“讓利比賽”,損失了地方財政,浪費了土地資源,甚至不惜犧牲環境。採訪中專家們談到,目前我國各地引進的不少外資項目,是國外淘汰的低端制造業,屬于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項目,我們不少地方領導還把這種工業“洋垃圾”當作“搖錢樹”,作為炫耀政績的資本。在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産業的背景下,將來我們可能要用更大的成本來淘汰這些工業“洋垃圾”。
    地方官員“政績工程”外向化的誤區,還使城市建設領域染上了“崇洋症”。在城市發展規模上盲目貪大求洋,追求“國際化大都市”。不惜砍伐樹木、拆毀或縮窄自行車道來建大馬路,營造以汽車為主的市區交通模式;過分追求建築物高度和高層建築的數量,不惜代價大規模拆舊翻新建高樓、建超高層建築和標誌性建築,冠以“國際”的名頭。有些城市盲目追求“CBD”,如呼和浩特市曾提出建“西北地區第一高樓”--金鷹國際CBD工程,列為2007年向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的項目。結果被在湖北某農場衛生院當過木匠的王細牛詐騙,“忽悠”呼和浩特市政府炸掉了位于市中心、剛建成投入使用兩年多的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大樓等建築,最終以鬧劇收場。專家們談到,盲目貪大求洋,帶來了巨大的城市能源消耗,與“低碳”發展的理念格格不入,嚴重地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實際生活中,大量居民行為也存在“崇洋媚外”的現象,西方國家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在我國不斷升級,私家車的無節制地增長,部分居民在城市擁有兩套乃至數套住房,揮霍浪費造成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浪費。
    採訪中專家們談到,從官員到市民這種因貪大求洋而導致的不良行為,嚴重影響到了城市的健康,貽患很多。目前亟須以“低碳”理念來矯正這些偏差,使官員的決策、企業的行為和普通民眾的生活,都回到理性、適度、節儉和清潔的軌道上來。同時,我國開展低碳城市建設要“量體裁衣”,不應脫離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城市現狀和其他客觀現實。我國低碳城市發展是在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水準,不能不切實際“喊口號”。要在對區域環境和資源約束性硬指標確定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量化的低碳城市的指標體係,約束和指導政府、企業和居民的相應行為。

    科學布局是關鍵防止拆了又重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馬學祿説,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其他原因,我國目前城市建築拆遷浪費嚴重,有數據顯示,英國的建築物壽命可達80年,我國的建築物壽命只有17年,導致城市建築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看似經濟繁榮了,但消耗了大量資源,與低碳經濟的宗旨嚴重相悖。由于城市規劃和建設具有剛性性質,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科學的城市規劃和布局是建設低碳城市的關鍵。專家們建議,應從以下方面做好我國城市的規劃和布局:
    首先,宏觀布局上要科學布局我國城市群的建設,要從分散發展向集群發展轉移,加強對中小城市、衛星城市、新興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崔勝輝、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等專家説,我國各地目前興起建設大城市、中心城市的浪潮,從低碳城市建設角度出發,城市不應該建得太大,目前各中小城市持續擴張,熱島效應突出,導致城市碳排放加劇。今後我國城市建設不應該以大取勝,而應該以群取勝,通過中小城市的組團,形成一個個城市群,因此應加強對中小城市的建設和規劃。
    其次,具體到每個城市應科學界定城市發展邊界,高效地利用土地和能源。從城市、園區、社區做好科學規劃,重點設計好用能和節能環節,逐步推廣能源管理係統,進行碳排放資訊的管理。低碳城市規劃的目標是使城市經濟增長、能源清潔、環境友好。吉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白效明説,從區域的發展上,能源的梯級利用和綜合利用等都有很好的探索,我國低碳城市應借鑒國外經驗搞好規劃,諸如能源綜合利用、清潔能源使用、集中供熱、水環境保護、市內人工濕地保護等都需要進行周全的規劃。
    其三,城市規劃建設要以發展綠色建築為主。綠色建築的設計規劃應該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中,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如英國在房屋設計時就要求使用建築節能的材料。
    其四,搞好道路設計規劃,構建綠色交通體係,城市實施公共交通優先和主導的交通模式。城市道路建設與交通模式的選擇密切相關,城市的路網應該是“窄而密”,而不是“寬而疏”。這樣,有利于發展運載效率相對較高的公共汽車、地鐵等為主的交通體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現實,決定了城市不宜大規模普及小汽車之類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的交通工具,應普及公交為主私家車為輔的出行模式。

    節約提效是途徑倡導全民棄陋習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等專家説,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結構轉變,通過低碳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來優化能源結構固然很重要,但當前我國低碳城市建設最有效的途徑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效。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消費水準和結構的升級,都對重化工産品和能源産品形成巨大需求,不少城市制造業仍佔主導地位,經濟主要靠第二産業發展來帶動,“工業強市”將是長期的發展戰略,煤電、化工等項目將會帶來能源消費持續增長,碳排放加劇上升現象明顯。另外,我國在全球産業分工體係中仍處于低端位置,出口商品中相當一部分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密集産業。這樣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碳足跡”還有相當長的過程。
    專家們談到,我國目前的能耗強度過高,能源效率明顯偏低,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徑,節能與提效的空間大、成本低,減排溫室氣體的效果最為明顯。應當明確,工業企業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的主力,但政府的決策行為和居民的生活行為也同樣重要。
    首先,引導企業管理者樹立“低碳”意識,轉變經營理念,建立清潔生産機制和精益生産方式。當務之急是改變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高排放、高消耗的發展方式,繼續加強迴圈經濟、節能減排、提高能效等工作的力度。
    其次,引導地方官員在決策中要樹立“低碳”意識,在城市建設中減少耗能巨大的“樣子工程”“亮化工程“景觀工程”,在政務活動中避免鋪張行為,在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中率先垂范,通過科學決策引領城市的“低碳”步伐。
    其三,繼續推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倡導市民綠色消費。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城市居民生活用能佔到每年全國能源消費量26%左右,居民追求奢侈和無節制的生活行為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費。應倡導人們的“低碳消費”習慣,在提高生活水準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消費能源多的産品,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

  相關稿件
低碳經濟:經濟發展新變革 2009-08-28
中國低碳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009-08-28
低碳經濟認識誤區 2009-08-28
低碳經濟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2009-08-28
什麼是低碳經濟 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