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坐上“過山車” 下半年醞釀“變臉”
    2009-09-04    本報記者:李佳鵬 彭勇 實習生:鄭文剛    來源:經濟參考報

  北京秋季房展會上商家打出的“給房價一針鎮靜劑”宣傳口號道出了很多購房者的心聲。本報記者 陳偉 攝

  “沒想到,太出乎意料了!”
  “看不懂,像霧裏看花一樣!”
  談及今年的樓市,多數被採訪對象都表達了這樣的感慨。從“量價齊跌”到“量價飆升”再到“量跌價漲”;從土地流拍到“地王”歸來;以往需要兩三年走過的“路”今年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這期間不僅樓市坐上了“過山車”,房價也上演了“撐竿跳”。進入7月下旬,情況又在悄然發生變化,雖然房價仍舊“牛氣衝天”,但已顯露出疲態。成交量則出現了明顯下滑。同時,多部門開始發文警示樓市風險,多種信號顯示樓市正在醞釀調整,下半年可能上演“變臉”。

  從“量價齊跌”到“量價飆升”樓市坐上“過山車”

  今年1月末開始,受傳統農歷新年的節日效應,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明朗的影響,樓市新年開局不利,“量價齊跌”成了新年的第一個關鍵詞,以北京為例,中原地産統計顯示,1月的商品房銷售均價僅為1008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9.36%,環比下降20.98%。
  “雖然房價有所調整,但我並不想馬上出手,還打算再觀望一段時間。”年初一位購房者接受記者採訪時語氣堅定地説。
  和這位購房者的觀點相似,年初時多數被採訪對象都表達了相同或相類似的觀點。正是在濃厚觀望情緒的影響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一線城市樓市紛紛“告急”,為了暖市各地也絞盡腦汁出臺各種政策以期改變頹勢。
  進入3月,樓市出現轉機,在房價下調和剛性需求釋放,以及各種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樓市開始出現“小陽春”,當時還引發了“樓市‘春暖’暖幾何?”的大范圍討論。之後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房屋銷售面積迅速增長,房價快速飆升。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價量飆升”又成了這一階段樓市的流行詞,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節節攀升,更是引起業內外一片驚呼。
  中原地産監測顯示,7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一手住宅成交價格比年初累計上漲幅度超過30%,天津、成都累計上漲幅度約10%;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五大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比年初累計上漲幅度近20%。
  與此同時,房價從熱門城市領漲向“普漲”格局轉變。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環比上漲0.9%。這是今年以來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環比連續兩個月出現雙上漲。環比方面已經連續五個月上漲,且漲幅逐月擴大,其中,3月份環比上漲了0.2%,4月份環比上漲0.4%,5月份環比上漲0.6%。
  全國房價上漲的城市也明顯多于下降的城市。其中,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43個,同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只有26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有63個,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只有3個。
  成交量方面也表現不俗,1至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17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38.8%。
  “量價飆升”的火爆局面,更是刺激了房企的拿地熱情,特別是6月份以來,土地成交市場一改北京一枝獨秀的局面,北京、武漢、廣州、上海和杭州等全國多個城市相繼上演土地大戰。國內一線城市的地價不斷刷新,一批天價地王涌現。

  利好政策、強勁需求、投資客入市多個因素成房價飆升“幕後推手”

  從去年下半年的“冰凍”變為今年的“火熱”,優惠的購房政策、強勁的剛性需求、寬鬆的信貸以及卷土重來的投資客無疑是促成這種變化的“主角”,也成了重要的“幕後推手”。
  21世紀不動産分析師孟奇説,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消費者對樓市發展前景一直處于觀望,大量購房需求被抑制,為了暖市,政府連續出臺多項房地産市場刺激政策。國家利好政策的出臺,尤其對二手房影響比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消費者對樓市深度調整的顧慮,使得壓抑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剛性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釋放,這造就了成交量尤其是二手房市場單月交易量屢創新高,而市場行情的升溫也間接帶動了房價的反彈,由此導致房價急速上漲。
  剛性需求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2007年房價瘋狂上漲,許多剛性需求的消費者無力購買,到去年樓市開始出現低迷,房價也隨之步入調整通道,觀望氣氛成為了主流。今年初,在利好政策和開發商低價入市策略影響下,壓抑許久的剛性需求集中爆發,這使得部分項目得以熱銷,進而有了提價的底氣。
  業內人士指出,開發商的提價行為很快就産生了“跟風”效應,進而演變為大范圍的“跟風漲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季度以來政府的信貸政策較為寬鬆,大額的信貸支援,大大地緩解了資金壓力,開發商不再急于銷售産品緩解資金困境,所以他們才敢于提價銷售。
  幾乎每次房價的上漲都能看到投資、投機客入市的身影,這次也不利外。記者了解到,投資客的再度瘋狂在深圳豪宅市場上可見一斑。上半年來自市場的資訊是,深圳豪宅紛紛開出“豪華價”:一平方米兩三萬元只是剛起步,七八萬元也很常見。南山後海填海區的兩個樓盤尚未發售,但銷售人員稱價格將在3萬元/平方米左右。羅湖華潤幸福裏的精裝修公寓,去年向業界透露定價將超過4萬元/平方米時,引起強烈的質疑,如今銷售價格超過4.7萬元/平方米以上。
  除了對資源的極度佔有,豪宅“豪華價”的重要推手就是投資客。“豪宅漲得這麼快,有投資者炒作的因素。”深圳中原地産總經理李耀智表示,買一套800萬元的豪宅,比買10套80萬元的普通住宅還要漲得快,所以很多投資客涌入豪宅市場。高姍也表示,正是由于通脹預期加大,投資性置業復蘇樓市,才助推了房價的回升。

  從“量價齊升”到“價漲量縮”樓市下半年可能上演“變臉”

  房價的牛市行情仍在繼續,但成交量疲態已開始顯露。受價格快速上漲、新增供應減少及房貸政策緊縮等多重影響,市場觀望氛圍在7月又開始顯現,住宅市場持續近半年的“量價齊升”的態勢也開始出現轉折,各地市場成交開始出現分化。“價漲量縮”似乎又成了樓市的主題詞。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樓市“變臉”的可能性在加大。
  中原住宅監測係統數據顯示,7月,一線城市住宅成交量出現了下滑勢頭。此輪調整中率先觸底反彈的深圳、廣州則加速下滑。其中,深圳7月成交量已是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廣州亦是第三個月呈下滑趨勢。二線城市杭州也出現連續第二個月大幅下滑。
  8月,成交量下滑的態勢並未出現改觀。中原住宅監測係統最新數據顯示,8月中原所監測的九個城市住宅成交量,今年首次環比上月出現全面下降,平均降幅12%。按照降幅依次是,深圳-23%;杭州-22%、北京-14%、成都-14%、重慶-9%、武漢-8%、廣州-7%、上海-5%、天津-3%。
  其中,8月第四周(8月24日至8月30日),被監測的大部分城市成交出現下滑,其中深圳最為顯著,為今年二月以來成交最少的一周。這一周僅成交688套,比上周減少576套,環比下降四成。其次為成都,下降14%。其余成交出現下滑的城市,包括上海、天津、重慶和杭州降幅在5%至10%之間。
  李耀智説,現在看房人數確實減少很多,業主沒有再漲價,但是也沒有拋盤,雙方進入了僵持期,中介壓力越來越大。自住客如果越來越少的話,風險就會很大。李耀智説,一般説的調整是有價無市,目前來看還沒到這個程度,主要看二套房貸政策是否轉向,目前銀行仍在靠優惠搶客戶。
  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稱,貨幣政策一旦真正從緊,大批房子可能以低于預期的價格衝向市場,而高位買房的市民將會面臨財富的損失,香港和日本都曾有這樣的教訓。
  業內人士認為,住宅市場交易火熱、部分城市價格屢創新高,這些現象已引發政府管理部門的警惕和擔憂。7月中旬,商業銀行從嚴執行“二套房貸”政策的消息在各地陸續傳出,房地産調控政策由“刺激”趨向“中性”的信號正在逐漸釋放,住宅市場或將面臨新一輪調整。因此,預計以後幾個月,政策幹預的可能性將逐步增強。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3至8月市場偏熱,成交量非常大,已經透支了“金九銀十”的能量,樓市恐難再現熱潮。其中,一線城市年度成交量高點是6月,下半年成交量整體將步入下行通道。價格變化滯後于成交量幾個月,下半年價格可能依然堅挺,但明年一季度有可能止漲,快的話年底就有可能出現漲不動的情況。
  和悲觀的預測相比,深圳社科院房地産與運營中心主任高海燕表示,在當前背景下,今年年底出臺實質性的政策來改變樓市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説,大部分人買房的需求都是剛性需求,投資客不像去年那麼集中,所以樓價保持了相對穩定。而今年下半年的交易量會有走低的過程,但是房價不會大起大落。

  相關稿件
“暴利”地價急漲導致房價泡沫迅速吹大 2009-09-04
高房價之痛:一套房子透支幾代人積蓄 2009-09-04
高房價面臨回調壓力 2009-09-04
房價飆高 車屋行俏 2009-09-03
高房價對樓市形成制約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