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之痛:一套房子透支幾代人積蓄
    2009-09-04    本報記者:陳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房價正在重回“瘋狂”狀態。2009年上半年,北京房價漲幅近三成,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不斷走高,逼近1.74萬元/平方米的歷史最高紀錄,深圳房價創11個月來新高,廣州位居全國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月度環比漲幅首位……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中國部分城市房價過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僅是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中等收入群體也感覺很吃力。在高房價的擠壓下,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一套房子耗盡了一生的財富,甚至是幾代人的積蓄,這已經成為了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房價飛漲的年代

  “從2003年到2009年,特別是2005、2006、2007這三年,國內房價上漲出現了過快過猛的勢頭,這幾年房價至少漲了3倍。比如北京的現代城,003年的房價只有4000元至5000元,但現在已經漲到2萬多元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説。
  一般而言,估算房價合理程度的標準主要有兩種國際通行的方法:租售比和房價收入比。如果以這兩種指標來衡量國內房價,會發現國內房價漲幅已經顯露出不合理之處。
  所謂“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産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300至1:200。
  根據國際上的一般情況,租售比大致在1:260至1:100之間。這就是説,如果把房子拿去出租,100個月至260個月,也就是大致10年至20年就能收回購房款。但是,現在中國的房價與租金之間的比例大致在1:400以上,超過1:500的也有。
  “房價收入比”,是房地産價格與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對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房地産中介機構中大恒基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和北京市房地産交易管理網的相關數據計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價收入比已達27:1,超出國際平均水平5倍。
  中大恒基市場部經理張大偉&&,北京市的房價收入比達27:1,相當於夫妻雙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買到一套房。而根據國際標準,房價收入比應維持在3至6倍的範圍內才算合理。即便不把房貸因素考慮在內,北京市的房價收入比也高達17:1,遠遠高於國際標準。
  曹建海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上海陸家嘴的房價是5至10萬元每平方米,而東京中心區的房價也是5至8萬元每平方米。上海的面積是東京的3倍,GDP只有東京的1/10,但是現在上海的房價已經跟東京差不多了。

  高房價影響到三代人

  1982年出生的小周來北京三年了,今年七月剛剛跟愛人領了結婚證。小周夫婦的工作都很穩定,每個月兩人的收入加在一塊有一萬五六。最近,他們相中了位於北京東四環外的一套二手房,雖然房屋面積只有56多平方米,但總價卻高達108萬。他們已經決定,雙方父母幫忙拿出30萬至40萬元的首付,兩人的積蓄則用來裝修和購買家電。
  “本來我們倆不想買房子,但考慮到要生小孩兒了,所以不得不買。買了這個房子以後,影響到了我們家三代人,我們的父母,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小周無奈地説。
  當房價漲得越來越高,購房者越來越難以承受,像小周夫婦這對“80後”購房新人的背後,常常有三個家庭在支撐,即:雙方父母&&出首付,子女自己償還月供,即俗稱的“四加二”買房模式。
  商務部發布的《2006-2007年中國結婚市場發展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城鎮結婚消費中,有81.6%的新人得到了父母們不同程度的財力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買房子。
  一套房子足足耗費了幾代人的積蓄。有網友&&,父母奮鬥了一輩子,節省了一輩子,到退休了還要為自己背負購房壓力,自己也感到痛心。但面對結婚階段的住房困難,父母是唯一能幫助自己的人。
  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80後都像小周夫婦這麼幸運。很多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80後,他們有著強勁的剛性需求,首次置業而且是自住,但是動輒上百萬元的房子,仍然讓80後們望而卻步。
  “在高房價的影響下,一些老百姓變得怨氣叢生。在中國,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跟不上GDP增長的速度,更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貧富差距也在擴大,這也體現在了住房方面,有的人有好幾套甚至幾十套房子,而有的人則一套房子也買不起。”曹建海説。

  高房價透支購買力

  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中産階層應該是緩解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穩定閥”,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中國,已經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子,對中等收入人群來説,買一套合心意的房子也很不容易。
  即便是成功買上了房子,每個月的月供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當上了‘房奴’就意味著,不敢炒老闆的魷魚,更不能被老闆炒魷魚;無力再繼續學習進修;不能去旅遊、不敢生孩子;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更大。”一位自稱月收入5000多元的網友感慨地説。
  小周告訴記者,買了房子以後,可支配收入少了,生活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好多東西會不得不犧牲掉。“以前我們經常在外面吃飯,下館子,以後恐怕不行了,基本上天天都要在家做飯吃了,哪怕只是吃一碗方便麵。”
  專家指出,房價的快速上漲,讓普通老百姓增加了生活壓力,不少家庭為了在自己心儀的城市有一個棲身之地,耗盡了所有的積蓄,從小康之家變得債&高築,“房奴”們被每月的高額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只好縮減本來用於其他方面的消費和投資支出,導致購買力被嚴重透支。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高房價不僅影響到了那些成為‘房奴’的人的生活質量,也影響了老百姓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比如旅遊、培訓等,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發展。現在的房價連中産階級都難以承受,可以説,高房價正在透支中國消費的未來。”曹建海説。
  國家統計局在網站上刊發的一篇文章稱,房價飛漲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居民消費的障礙,給我國當前最為急迫的啟動內需帶來負面影響。從樓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來看,高房價的擠出效應影響到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已經成為制約消費啟動最大阻力。
  近日,央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了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購房意願低位徘徊,超過6成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7%的城鎮居民在安排支出時選擇“更多地儲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個百分點,升至歷史最高。

  相關稿件
高房價面臨回調壓力 2009-09-04
高房價對樓市形成制約 2009-09-02
中金公司:物業稅對高房價有抑製作用 2009-08-21
高房價難持續各地樓市面臨微調 2009-08-18
高房價的形成機制是什麼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