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勞務市場秩序混亂“黑中介”引發糾紛
    2009-09-02    本報記者:李慧穎 逯寒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從福建省外經貿廳了解到,在商務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開展的清理整頓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中,福建省相關部門積極採取行動,取締了一批不法對外勞務中介企業,恢復了外派勞務市場秩序,但此次專項整頓也暴露了當前我國對外勞務合作中無法可依、管理和服務體系不健全的隱憂。有關部門認為,這些問題不僅給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統籌規劃和整體開拓國際市場帶來障礙,也給各地對外勞務輸出帶來制約。

    “黑中介”引發外派勞務糾紛

    今年年初,120多名福建籍勞工因失業、無合法身份等問題在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求助並在大使館門前露宿,在國內外造成嚴重影響。此後一些勞工在返閩後,向位於福州的中介機構討要中介費和拖欠的工資,引發糾紛。
    福建平潭籍勞工林孔福告訴記者,他和幾個老鄉在去年6月經同鄉陳秀欽介紹,每人交了7.5萬元左右中介費後,到羅馬尼亞打工。去年以前羅馬尼亞建築業發展迅速,需要大批建築工人,但到了下半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工地都無法開工,需工量也大大減少,像林孔福這樣的大批中方勞工也隨之失業、或是被拖欠工資,只好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求助。
    據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網站就此發布的消息稱,去年10月以後,來自吉林、河北、江蘇和山東等國內勞務人員密集到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上訪,使館接待上訪勞務人員至少1000余人次。導致勞工尋求大使館幫助的原因多種多樣:有金融危機影響造成工人開工不足、實際收入下降等客觀因素,更有中羅兩國勞務中介公司管理不善,個別中介收取大量中介費等原因。
    由於林孔福等勞工在羅馬尼亞沒有取得合法打工身份,今年3月被羅馬尼亞移民局關押了十多天被遣送回國。勞工們返回福建後,來到中介機構討要中介費以及拖欠的工資。林孔福説,介紹他們出國的陳秀欽自稱是福建省華閩境外就業服務中心的中介人員,但卻始終未把勞務合同給大家,到了國外以後,所有的勞工都沒有合法身份,更拿不到當初承諾的工資。此後的調查發現,陳秀欽所在的中介只是個人承包、不具資質、挂靠在華閩公司的社會中介機構。
    據福建省外經貿廳介紹“羅馬尼亞勞工案”是當前外派勞務市場糾紛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在這次的清理整頓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中,有關部門重點打擊了這樣的“黑中介”,共有3家企業被永久撤銷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3家企業被暫停一年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9家企業被取消境外就業中介經營資格,35家企業被取消全部對外勞務合作承辦資格。

    外派勞務“亂象”制約市場發展

    據福建省外經貿廳外經處工作人員陳勇介紹,在這次整頓過程中,有關部門調查發現當前的外派勞務市場存在幾種“亂象”:
    一是非法中介誇大境外勞務項目的好處引誘勞工上當,賺取高額中介費甚至剋扣勞工工資。林孔福告訴記者“當初中介承諾我們每個月大概能賺600歐元,另有加班費和補貼,可以在羅馬尼亞打工2到5年,但到了國外後我們根本沒有合法身份,工資一再被剋扣、拖欠,只待了9個月就被遣送回國,每個人只掙了3萬多元,連借的中介費都還不起。”
    二是一些社會中介冒充外派境外勞務公司欺騙勞工。一些社會中介以熟人、朋友、同鄉身份,騙取勞工的信任,私刻和假冒外派境外勞務公司印章和合同招收勞務。
    三是外派境外勞務公司與社會中介勾結。目前一些外派境外勞務公司將經營資質對外承包,承包人為達到營利目的與中外中介相勾結,承包人利用經營資質的優勢謀取利益;中外中介利用勞務指標和社會資源騙取高額利潤。
    羅馬尼亞勞務糾紛中,福建籍勞工全部是通過華閩公司下設的所謂“勞務七部”外派出國,據查證,“勞務七部”實際是沒有外派境外勞務經營資質的社會中介,通過承包華閩的經營資質招攬勞工、賺取利益。陳勇認為,一些非法中介機構通過挂靠、承包,變身為正規中介的“下屬、分支機構”,獲得合法外衣,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危害性。
    四是社會中介為規避法律責任,利用勞工法律意識薄弱的特點,採取不簽合同,或通過中介人簽訂非法合同,或用各種手段在合同中設下“陷阱”等手法損害勞工利益,一旦在境外發生僱主拖欠工資等勞資糾紛,勞工很難通過法律渠道維權。
    據福建省外經貿廳介紹,1980年福建向香港船務公司派出首批普通船員,近30年來,福建對外勞務合作發展迅速,已從單一的海員工種發展為航海、建築、機械、電子、食品等幾十種行業。從只能進入個別國家和地區,發展到了目前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福建累計簽訂對外勞合作項目40409個,累計營業額超41億美元,目前在外勞務人員4.6萬多人。
    但是總體來看,福建外派勞務人員呈金字塔結構,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較少,中低端勞務人數龐大,難以適應發達國家的引進需求。由於福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不發達,醫療護理等學制和資格管理體系與國際不接軌,外語教育水平和印尼、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些因素影響了福建外派勞務人員進入醫護、IT等知識和技術服務領域,外派勞務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技術含量低,素質要求不高的海員、飲食和建築等行業。“以低端普通勞務為主的結構,制約了對外勞務合作的發展水平,也給不法勞務合作企業可乘之機。”陳勇認為。

    對外勞務立法和建立服務體系是當務之急

    “外派勞務糾紛頻發的原因除了中介等勞務合作企業的管理問題外,還有服務體系不健全、立法缺失的問題。”陳勇認為,從服務體系看,目前國家不但惠及勞務人員和相關企業的支持政策較少,同時對於外派勞務人員在國外發生的各種事故和法律糾紛提供的公益性法律支持和援助也較少。
    福建外事辦公室涉外安全處有關人士認為,外派勞務合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的對外經濟活動,事關外派勞務人員的合法利益和我國的對外形象。目前對外合作進行立法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勞務輸出方面的立法進程,及早制定出規範勞務輸出的法律,構建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
    福建勞動保障廳建議,為改進目前勞務人員境外援助需求強烈、企業境外管理成本高、突發事件處理難度大的問題,建議在勞務人員集中的省外勞務市場設立援助服務性機構。同時通過設立風險共擔基金,完善醫療和保險機制、提高勞務人員歸國再就業援助等方式,構建外派勞務人員服務體系,保障勞務人員合法權益。
    福建外經貿廳建議,有關部門應積極參與WTO項下的自然人流動自由化談判,要求成員國對發展中國家擴大開放勞動市場,減少簽證管理環節的限制,取消入境歧視,消除阻礙自然人移動的隱性壁壘。利用好雙邊聯委會、混委會和自貿區等&&,商簽雙邊勞務合作協定,有針對性開啟、擴大海外勞務市場。

  相關稿件
企業聯姻勞務市場打造“藍領”基地 2009-08-20
我國將採取措施防範境外勞務事件 2009-07-10
延邊“內外兼修”破解對外勞務返鄉難題 2009-06-09
一季度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同比增長10.4% 2009-04-16
上海提高科研計劃課題中科研人員勞務費比例 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