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荒漠化土地年均縮減7585平方公里
    2009-09-01    記者:王欲 鳴勿日汗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主任劉拓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的2009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説,通過長期努力,我國實現了荒漠化土地的凈減少,荒漠化土地已由上世紀末的年均增加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的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
    第三次全國荒漠化監測結果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3.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46%,荒漠化土地分佈于18個省區市。其中,新疆、內蒙古、西藏、甘肅、青海5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佔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5.31%。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荒漠化防治、治理工作機制,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批准了《防沙治沙規劃》,召開防沙治沙大會,對大力推進治沙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我國的荒漠化治理工作在國際上也産生了一定影響,“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認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要看中國。
    在我國第六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中,我國目前已投入8億多元,整合綠化了35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並在大漠深處修築了一條全長234公里的“穿沙公路”,實施了以沙漠甘草種植加工為主的中藥産業化工程,還建設起沙漠旅遊區。
    庫布其沙漠中的3500多平方公里的綠化面積,可以控制70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化。據推測,3500多平方公里的林草綠地面積,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近300萬噸,相當於300輛奧迪汽車行駛3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
    在大規模防沙綠化的同時,庫布其沙漠的旅遊區年接待遊客30萬人,甘草醫藥産業銷售收入已經超過30億元。一項利用沙漠充足光照的3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正在規劃中。
    致力於沙産業開發和荒漠化治理的北京仁創科技集團以風積沙為研究對象,累計開發出100多項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研成果,成功解決了沙漠風積沙利用中多項共性技術難題,形成綠色可循環的工業型沙産業。
    劉拓説,如果用辯證的觀點看,通過有效的治理、合理的利用,沙漠完全可以變廢為寶,完全可以變包袱為財富。
    但劉拓也&&,目前我國荒漠化防治形勢仍很嚴峻。荒漠化治理速度與中央要求相差甚遠,而且有的省區,如內蒙古西部、甘肅民勤等地區沙化仍在擴展。同時,現實投入與實際需要相距甚遠,目前的投入只有實際需要投入的幾十分之一。此外,治沙力量的多元性與機制不活的矛盾依然存在,當前的政策還難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治。一些地方對於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態環境的關係尚未擺正,有的地方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地方濫開墾、濫採伐、濫放牧的現象有所抬頭。今後將繼續通過加強植被保護、合理調配水資源、控制人口增長、改變畜牧業生産方式、改變能源結構等措施,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荒漠化防治,實現國家主導、全民參與、社會支持、齊抓共管的新格局,盡快建設好我國北方地區防沙治沙生態屏障。

  相關稿件
沙柳發電 治理荒漠 2009-04-15
第四次全國荒漠化沙化監測專家顧問組成立 2009-03-23
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專家顧問組成立 2009-03-23
近海水域生物資源萎縮 海洋荒漠化警鐘敲響 2008-10-14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每年擴展近10萬公頃 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