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産業或重蹈“國人喝湯洋人吃肉”
核心技術和核心原料兩頭在外,受制於人
    2009-08-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專家呼籲,盡快向研發傾斜,推動技術研發和産業轉化“彎道超車”

  本報訊 由於受到國家即將&&新能源産業扶持政策的鼓勵,國內大批企業紛紛上馬新能源及相關産業,目前形成較大規模的新能源基地已達10余個。記者近期對我國以風能、太陽能光伏、生物質能源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進行調研時,業內人士&&,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原料,我國新能源産業發展勢頭過快潛伏深層危機。
    一些熟悉國際國內新能源開發現狀的專家認為,由於核心技術和核心原料“兩頭在外”,我國盲目上馬的部分新能源産業,有可能引發深層危機。
  比如核能,核心原料為鈾,但我國儲備少,需要進口,發展一旦上規模就容易受制於人;風能領域的電機製造技術同樣如此。目前2.0至3.0兆瓦的風機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主流機型,但國外風機生産巨頭為保持其技術的壟斷性,不願意輸出2.5兆瓦以上級風機製造技術,也沒有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因此,我國風機製造商多數採取購買國外風機公司生産許可證的方式,引進的機型主要集中在1.0至1.5兆瓦。太陽能光伏産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多晶硅和單晶硅的提純技術,這一技術長期以來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國。即使在日本和德國開始向我國輸出硅提純技術之後,我國還是面臨着“技術租借”這一瓶頸。因為德國和日本與中國太陽能光伏生産企業簽訂的協議是:只要採取類似的工藝設計和製造流程,就必須向出讓國交納技術轉讓費,在這一工藝流程下進行的任何改造創新,即使取得專利,其專利歸屬權仍然屬於出讓國。這相當於用太陽能光伏每發一度電,國外技術就會從中拿走0.1元錢。
  分析造成我國新能源發展長期只能“喝湯”無法“吃肉”的原因,專家們認為,一方面是企業的整體科研實力特別是基礎理論領域長期滯後,另一方面則是國家相關政策過分強調應用領域研究,重點扶持産業轉化。這兩大因素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研發領域缺乏核心技術的關鍵環節。
  專家們呼籲,盡快向基礎理論研發傾斜,向以零部件為核心的製造業傾斜,才能推動我國新能源領域在技術研發和産業轉化兩個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相關稿件
德國漸成新能源公司創業地 2009-08-20
F3DM轎車惟一入選國家新能源車推薦目錄 2009-08-19
發展新能源産業成為全球共識 2009-08-11
江蘇將在洋口港建新能源重化工基地 2009-08-10
我國將在年內&&新能源發展規劃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