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進米有點難。方正牌的東北米要了十多天才送來,賣方説稻子收不上來,運費也高,大老遠的不願意送。”8月初,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秦莊農貿市場的春江糧油店老闆靳宣峰有點發愁。7月底8月初以來,米店銷量雖然未受太大影響,但後市仍不太樂觀,他有些擔心。
7月份以來,山東部分地區大米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大米零售價格較6月份上漲了0.2元/公斤以上,最高漲了0.9元/公斤。7月底8月初,記者走訪了山東部分大米生産市(縣),發現原稻價格上漲是此番米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市場米價上漲,批發零售商進米難
濟寧是山東地區大米主要生産地之一。在濟寧市秦莊農貿市場,有多家從事大米批發零售的商戶,主要經營東北大米和當地魚&&米。春江糧油店老闆靳宣峰説,這兩三個月大米漲得厲害,平均一公斤漲了0.4元至0.6元,他經營的方正牌硒米,25公斤袋裝的現在賣105元,6月底之前是95元,兩三個月之前才85元。靳宣峰目前一天賣兩三噸米,銷量比6月份變化不大。最近一個月,他三五天進一次貨,每次進價漲幅都在幾分錢,而且進米有點困難。
富豪糧油店老闆楊秀梅的大米價格比一個月之前上漲了0.4元至0.8元/公斤,店裏的散裝大米現在賣3.6元/公斤,6月份才3.2元/公斤,兩三個月之前只賣2.9元/公斤左右。當地農家香牌魚&米,現在賣3.4元/公斤,6月份只有2.6元至2.8元/公斤。“10月份新米才上市。這之前米價肯定還會漲。”她説,現在米價上漲並未影響她的銷量。 銀座購物廣場濟寧店超市生鮮主管呂蓓説,其實,大米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漲價,但今年漲得厲害。“2009年7月1日金元寶牌東北米價格4.2元/公斤,現在是4.48元/公斤;魚&散裝米3.4元/公斤,現在是3.7元/公斤。2008年8月初的時候,魚&&米才2.8元/公斤。”
水稻種植戶:陳谷賣完未享漲價實惠
“春節前我的稻穀都賣完了,記得當時價格是1.8元/公斤。”山東省魚&縣老砦鄉後姚樓村村民魏錫峰説。現在大米漲價了,但周圍農戶因此沒有得到漲價實惠。2008年他種了8畝水稻,每畝收穫了700多公斤稻穀,雖然知道每年這個時候稻穀能漲價,但家中存糧條件不行,會發黴或被蟲吃鼠咬,因此每年10月份收穫新稻之後不久,農戶就把稻穀賣給糧販子了。
魚&縣唐馬鄉鄭莊村村民王濤2008年種了4畝水稻,每畝收穫500多公斤稻穀。他説,從全國來看,魚&不是水稻主産區,享受不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一畝水稻,光除蟲殺菌的農藥花費就300多元,還有化肥200元,另外還有水費70元,農機費用80元,還不包括人工費用。“今年種水稻,肯定還要賠錢。”王濤説。
村民們告訴記者,當地農民一般是6月初把秧苗插上,10月上旬收穫。但從今年6月20日開始,魚&地區連續遭受了9天高溫,秧田裏的水溫高達50多攝氏度,許多水稻的根係燒壞了,中等品種的水稻預計減産20%至50%。“不少農戶都絕産了。”魏錫峰憂心忡忡地説。
據了解,魚&縣30萬畝稻田中,70%至80%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此外,受高溫和黑條矮縮病毒的影響,濟寧市中區、嘉祥縣部分水稻種植戶的水稻也出現了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減産已經確定無疑。
大米加工企業:米價提高但利潤並未增加
山東省魚&&米批發市場有稻穀加工企業260余家,90%以上的企業日加工能力都在100噸以上,年加工稻穀兩億多公斤,被譽為“江北第一米市”。
山東美晶米業有限公司是魚&&米批發市場的稻穀加工企業,也是山東省最大的大米深加工民營企業,日加工能力在300噸左右。董事長劉來法説,魚&&米批發市場加工企業的稻穀來源主要有兩個:當地稻穀和東北稻穀。在當地,糧販子直接從周邊農戶手中收稻穀後送到廠裏,目前售價2.3元/公斤;從東北地區調稻穀價格稍貴,二等水稻的價格是2.4元/公斤。“一公斤稻穀出0.66公斤大米,現在大米出廠價是3.26元/公斤,又比前幾天上漲了0.04元/公斤,一噸大米的純利潤大約為20元。”劉來法説,工廠目前開工率在40%左右,比去年同期開工率稍高,但一噸大米的純利潤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與去年基本持平。
魚&&米批發市場另一家規模較大的稻穀加工企業是豐谷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寶啟説,他所經營的“魯魚牌”大米,每袋(5公斤裝)比6月份之前漲了3元,現在賣23元。“2008年8月初的時候,才21塊錢。”劉寶啟説,大米漲價並沒有使企業利潤增加,因為沒有庫存,企業不能在稻穀價格低的時候買入,只能隨行就市,受原料成本影響大。
劉來法還説,山東種水稻的地區地位“很尷尬”,處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境地。由於不是水稻主産區,國家各種優惠政策不能享受。比如貸款,同等規模的企業在黑龍江一年能貸款兩億元,江蘇也能貸到700多萬元,魚&的稻穀加工企業一分錢也貸不到。“如果能貸到款,流動資金充裕的話,利潤肯定能增加。”他説。
原稻漲價、國際糧價高企、運費增加共同推高米價
魚&縣糧食局副局長胡傳峰説,原稻價格上漲是近期米價高漲的最主要因素。他説,近期,魚&本地的稻穀基本上賣完了,當地吃的大米絕大部分來自黑龍江等地。截至2009年7月31日,黑龍江累計成交2008年粳稻207.88萬噸,而2008年黑龍江共收購臨儲粳稻268.3萬噸左右,臨儲糧源余糧不多,東北拍賣糧源逐漸減少,市場對後市原糧供應狀況有所恐慌,導致東北粳稻拍賣價格大幅走高,米價也應勢上漲。“2009年7月31日,東北粳稻幾乎全部成交,價格比上周也大幅上漲,總體漲幅在60元至80元/噸左右。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補貨需求加大,大米走貨加快。”胡傳峰説。
國際大米價格居高不下也是推高國內米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山東美晶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來法説,粗略估計,國際大米的平均價格是中國大米的三倍,從長期來看,必然會對中國大米價格産生上升的推動力。“東南亞國家是傳統的食米國家,這些國家的米價比中國要高很多,如日本大米的價格是中國的10至12倍,韓國則是中國的8至10倍。”
劉來法還説,日韓兩國國內生産的大米根本不夠吃,對進口又有很高的限制,所以有些日本人、韓國人在東北地區租了地,按他們的標準種植,收穫後再返銷日本和韓國,這也間接推高了中國米價。
春江糧油老闆靳宣峰則認為,油價上漲導致運費過高也是米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説,2009年6月30日汽油沒漲價之前,到黑龍江進一次米運費是260元至280元/噸,漲價後則達到370元一噸,漲了將近一百元。如果能用火車運輸,從黑龍江的車站運到濟寧的車站,價格基本上穩定在300元一噸,但他的經營規模太小,每一次進貨量都不大,火車車皮很難批到。“油價對運方心態影響很大。”他説。
另外,大米生産流通中間環節太多,每個環節都要加點利潤也推高了大米價格。魚&縣大米協會會長薛保華説,“農戶-糧販-稻穀加工企業-大米批發商-大米零售商-消費者”的稻米流通模式,每個環節都要幾分錢至一毛錢的利潤,也會推高大米終端售價。
胡傳峰預測,有些稻穀加工企業因為擔憂後期國家可能繼續減低或停止原稻投放,近期採購意願較強烈,大米價格因此會保持穩定並有小幅增長。不過,除臨儲糧源之外,國家還有大部分最低收購價稻源尚未投入市場,因而市場糧源斷檔情況難以出現,價格繼續上漲空間不大。並且,從長遠來看,新早稻預期總産達330億公斤,創近8年來最高,新季中晚稻粳稻也將於9月份後陸續上市,因此下半年國內稻米市場預期總體供大於求,價格會終止漲勢並下跌。
胡傳峰説,近期米價雖上漲,但許多地方有充足的國家糧食儲備,消費者不必過分擔憂。但是,銷售終端的價格上漲,國家應考慮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併發布信息加以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