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8-12 本報記者:陳玉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提出,要“建立一個更堅強、更智能的電網”。而在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研究和發展早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中國要打造的堅強智能電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通過先進的設備技術和控制方法,實現安全、高效運行的電網。它既可以減少長距離輸電的損耗,也有利於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性能源的並網利用。
“智能電網建成後,消費者既可以是電力客戶,也可以讓自己生産的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生物沼氣等並網利用,從而成為小型電力供應商,這個轉變將使人類消費能源的方式發生歷史性革命。”中國著名能源專家武建東説。
長期以來,中國在重大科技項目方面往往只能對西方亦步亦趨,而這一次,中國走在了世界前面。為了解決中國能源主要分佈地與主要消費地不一致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今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將分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葛正翔説“屆時,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分佈式電源實現‘即插即用’,智能電表普及應用。”
“以智能互動電網重塑全球電力體系是危機時代人類提高能源效率的最佳捷徑。”武建東説。據有關專家測算,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5.7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35%;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4.7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8億噸。
武建東&&,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面臨着一次使電力體系效益最大化的歷史機遇,誰掌握了智能互動電網,誰就主導了下一代全球能源的戰略發展能力“中國必須擁有這個制高點,也一定能夠擁有這個制高點。”
“中國的智能電網是以智能和技術為依託,全面體現於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6個環節。”葛正翔&&,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功效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將成為核心環節。
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網絡。這是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網架基礎。特高壓電網具有遠距離、大規模的電力輸送能力,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我國能源資源與生産力逆向分佈,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的76%分佈在西部與北部地區,80%的水能資源分佈在西部地區,但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因此採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提高全國範圍內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盧健説。
今年1月,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百萬伏交流輸變電項目———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正式建成投運,這標誌着中國成功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特高壓建設核心技術。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發展了1000千伏特高壓技術。根據國家電網下一步規劃,到“十二五”初期,國家電網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幹電網,將陜北、晉東南煤電基地的電力輸送到華中、華東地區,將蒙西煤電基地電力送到華北、華東地區,將西南水電送到華中、華東地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