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國際金融危機到來時,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企業家並不緊張。有數據表明,一季度鄂爾多斯市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60.4億元,同比增長20.3%;上半年完成財政收入183.8億元,同比增長59.7%。
可觀的資源儲量
鄂爾多斯是中國有名的資源大市,8.7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70%的土地下面都蘊藏着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496億噸,佔中國的1/6;天然氣已探明儲量7504億立方米,其中蘇裏格氣田儲量規模達到5000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整裝天然氣田,已列入世界知名氣田之列;正在勘探開採中的石油、天然鹼、食鹽、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嶺土等礦藏儲量也很可觀,各類可供工業開採的礦産有33種之多。
除此之外,黃河在這裡三面環顧,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長眠此地,也在給現代人帶來旅游開發的資源。
可觀的資源儲量,成就了鄂爾多斯一大批企業家巧婦成炊的本領,而大師級巧婦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一大批企業家脫穎而出
鄂爾多斯羊絨集團董事長王林祥,當年就是從山羊身上發現了阿爾巴斯山羊絨的纖維寶石價值,以後和日本形成的貿易補償經營,不僅把鄂爾多斯羊絨衫送向了全世界,也把鄂爾多斯人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帶到了世界各地。現在,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産量約佔全國的1/3,世界的1/4,企業使當地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産業中心。
伊泰集團董事長張雙旺,靠挖煤起家。由於當地挖的煤只能銷到周邊地區,他覺着不過癮,作為民營企業家首開先例投資20億人民幣修鐵路,把煤送到了更遠的地方。不滿足於像老祖宗那樣挖煤,他參股1200萬元和中科院的專家搞煤矸石發電,投資2000萬搞新能源方面太陽能發電,建成全國最大的205萬千瓦發電量的太陽能發電廠,2008年發電成功後將所發電送入華北電網。現在的他,正在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科研人員深入研究,把雙方合作開發八九年的500萬噸大型煤制油項目變成現實,已形成了我國煤炭間接液化完全自主技術産業化生産線。這一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是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研發與産業化風險,加快實施國家煤變油能源戰略的重要工程。這一項目的上馬,標誌着鄂爾多斯市建設國家能源重化工業戰略基地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蒙西集團董事長劉埃林,是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循環經濟最早的實踐者。在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排向天空的濃煙裏,他開始為清潔生産探索,他用“小黑三角”堆積如山的廢棄煤矸石,生産水泥、發電;用電廠産生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鋁……上下游這樣結合,使一條循環經濟産業鏈形成,保證了整個生産園區無廢料,實現零排放。以生産水泥為例,有人算過一筆賬:煤矸石在水泥生産中所佔比例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成本就會降低1.8元。在蒙西工業園,採用新技術可將煤矸石所佔比例由原有的25%提高到35%,每噸成本降低18元,以100萬噸的生産能力計算,與不採用這項技術相比能節省1800萬元。劉埃林&&:“要着眼於增加産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增值空間,使傳統産業發展到高層次的複合式産業。”
把當地資源文章做成世界文章
鄂爾多斯市培育企業家,打造市場主體的創意還在於一靠“聯”,二靠“引”,三靠“育”。
“聯”就是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聯合重組,日本三井物産株式會社、美國西格瑪、美國GE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入駐發展,與當地企業組建“聯合艦隊”,實行集團化運作,成功推出億利集團與神華、上海華誼強強聯合模式。“引”就是擴大開放,創造條件,把國內外的大企業、大集團引進來。近兩年來,圍繞能源重化工産業的發展,當地成功運用“以優勢資源規劃優勢項目,以優勢項目吸引優勢企業”的理念,以獨特的資源品質,相對的成本優勢,使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涌入,簽訂項目協議資金4000多億元。目前世界500強中已有七家入駐鄂爾多斯高原。國家五大發電公司、兩大石油公司、神華集團、新奧集團、華泰公司等大型企業紛紛前來投資,外來大企業投資項目的個數、投資額度、所佔比重連創新高;“育”就是培育本土企業家,變“輸血”為“造血”。
現在,三方面的力量,多數匯集於發掘當地資源的發展平台上,把當地資源的文章做成了世界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