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多重壓力逼出歷史性結構大調整
    2009-08-06    本報記者:叢峰 陳忠華 劉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太鋼廠區

    山西之長在于煤,煤炭是山西經濟的龍頭行業。作為全國最大的煤炭産區,山西面臨著巨大的安全、環境等多重壓力。而全省的轉型調整,正是從煤炭行業拉開了帷幕。

    千余小煤礦關停整合煤炭大省陷入轉型“陣痛”

    左雲縣所在的大同市被譽為“煤都”,因優質動力煤而聞名中外。6月上旬,記者驅車在大同市産煤區採訪時發現,幹道公路運煤車輛極少,不見了平日裏一輛挨一輛以致經常擁堵的運煤“長龍”。從大同到左雲,一路上記者看到,許多大型貨車、挂車停在路邊或修理廠內,往日煤塵飛揚、煤車隆隆的熱鬧景象不復存在。
    從去年開始,左雲這個全國重點産煤縣的煤礦數量由138座減少到72座,根據省裏最新批準的整合重組方案,全縣煤礦將只保留30座左右,全部由省內國有重點煤炭企業控股整合;在關閉小礦的同時,這個縣境內的東周窯、馬道頭兩座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也正在加緊建設。
    這是山西煤炭兼並整合重組的一個場景。分布于全省的千余座地方煤礦正面臨著關停並轉、整合重組的命運:省內的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和其他合格煤炭企業主體,將採取並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集中連片地對它們進行重組整合。
    根據規劃,到2010年底,全省礦井數量將由目前的2598座壓減到1000座。同時培育3個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和4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大同市煤炭工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到6月初,全市125座地方煤礦正常生産的只有6座,開工率只有4.8%,其余全部停産或關閉,等待整合重組。今年前4個月,地方煤礦的産量僅為152萬噸,每月産量不足40萬噸,而正常情況下的産量在400萬噸左右。上半年,大同地方煤礦生産原煤283萬噸,同比下降了近60%。
    當地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同經濟是典型的“一煤獨大”,煤炭對財政的貢獻高達70%至80%,大量煤礦關閉或停産,意味著煤炭産量的縮減,意味著經濟指標的下滑。今年1至5月,全市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14.63%,上半年同比下降6.28%。
    “銷售不旺、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這使大量中小企業停産半停産,下崗失業人員增多,一季度中小企業數量減少8000多個,從業人員同比減少50多萬;一些項目也因金融危機而暫停,全省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大。”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潘雲説,當前經濟運作中的問題與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山西不得不直面調整“陣痛”,承受損失增長的代價推進全面轉型。

    多重壓力引發“斷腕”調整

    採訪中,許多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都表示,長期以來,山西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和體制性等矛盾已十分突出,在此輪金融危機影響下,外部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內部結構矛盾更加惡化,再加上安全生産和環境資源限制等多重壓力,山西已經被逼到了“非調不可”的境地。
    首先,金融危機造成巨大的市場壓力。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減弱,出口下降,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等行業産量下降、價格下跌,焦炭行業出現負增長,造成巨大的市場壓力。
    其次,單一畸重的産業結構性矛盾凸顯。在山西,工業佔整個經濟比重為60%以上,重工業比重高達95%,其中煤、焦、冶、電四大傳統支柱産業佔80%以上。這些處于産業鏈上游、價格鏈末端的超重性結構,抵禦風險的能力太差,受到打擊後必然導致工業經濟整體回落。據統計,1至5月,山西工業增加值下降了22.5%。
    第三,重特大事故頻發引發安全生産壓力。山西有近萬座煤礦、非煤礦山和尾礦庫,還有為數不少的化工企業,其管理水準、技術裝備、員工素質等安全生産條件十分落後。以煤礦為例,目前現有的2598座煤礦,小煤礦佔90%以上,所有煤礦僅有11.9%的煤礦實現了綜合機械化採煤,仍有40%的煤炭産能依然採用落後的採煤方式,礦難隱患巨大。
    第四,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帶來難堪的污染“黑帽”。長期以來,山西省的産能發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據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項研究,從改革開放到目前,煤炭資源開發帶給山西的生態環境直接損失高達三四千億元。

    政府信心堅定各方尚能承受

    在客觀分析了影響和制約全省科學發展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後,山西省委在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推進全面轉型的目標。省委書記張寶順説,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是山西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戰略重點,應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山西更要迎難而上,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堅決走出“四條路子”、實現“三個跨越”,推動全省實現全面轉型。
    記者在大同、呂梁等山西煤炭主産區調研時發現,盡管調整結構、轉型發展給當地經濟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但地方政府和企業均表示,市場低迷正是調整的最好時機,“陣痛”是必須經歷的,也是能夠承受的。
    大同市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王興説,一個15萬噸的小煤礦投資少則數千萬元,多則億元以上,關閉阻力可想而知。大同市各縣區耐心做工作,採取先易後難、多部門聯合、駐礦監管等措施,關閉工作順利推進。到今年5月最後一個關閉煤礦完成封井,他們一直擔心的大的不穩定事件沒有出現。
    “這幾年搞煤礦安全壓力太大,越來越不好幹了,小礦早晚都要被關掉,還不如早點退出來。況且政府採取了比較市場化的辦法,煤礦的投資能評估成股份進入重組後的大礦,既不用擔心出事故負責任,還能分紅,大家還是能夠接受的。”左雲縣一位煤礦老板説。
    左雲縣委書記王偉國説,將小煤礦整合成現代化大礦,再到達産達效,大約需要兩年左右,短期內的影響肯定不會小。但這無疑是一條正確的路子,原來全縣最多時有500多座煤礦,目前證載産能為2300萬噸,將來重組整合後只保留30多座煤礦,原煤産量將達到4500至5000萬噸,比原來翻了一番。“困難是暫時的,我們堅信調整的‘冬天’過後,必將迎來轉型的‘春天’。”王偉國説。
    大量地方小煤礦關停,導致山西煤炭産量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産量達到12980萬噸,一舉超過了多年的“煤老大”山西。面對“老大”位子的旁落,山西各級各部門表現得較為平靜。接受採訪的山西省相關領導表示,他們最擔心的不是煤炭産量排第幾,而是這些産量是不是高效、安全和清潔的。這一輪調整,山西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關鍵是利用需求下滑的形勢“積聚”有利于轉型的各種因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産業素質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安全保障水準的飛躍。
    “心存長遠之志,乃敢‘壯士斷腕’,山西未必能做保增長的‘急先鋒’,卻有可能成為轉型發展的‘好學生’。”張復明説。 

  相關稿件
山西煤炭大集團大基地戰略構架浮出水面 2009-06-03
山西煤炭工業今年將打“六大攻堅戰” 2009-04-22
價格跳水+電力“逼宮”山西煤炭艱難前行 2009-01-22
我國將打造山西煤炭出海的“能源新動脈” 2008-12-09
今年山西煤炭産量預計達6.6億噸 增幅4.76%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