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攝影:齊昕 |
|
編者按
由本報主辦的“積極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高層研討會”,7月3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財政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中央直屬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水利部、農業部等中央部委和部分省市政府採購中心負責人,以及英特爾、阿里巴巴淘寶網等企業代表30多人出席了會議,並圍繞“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這一主題進行了演講。他們一致認為,建設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十分必要和迫切。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應由財政部門牽頭推進,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和統一建設,減少低水平重復開發和浪費,實現不同部門在同一平台上運轉。
我國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相對落後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信息處處長 何濱
隨着政府採購法的實施,在各級部門大力倡導下,我國政府採購電子化逐步邁上科學快速發展的軌道。截止到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完成電子化採購金額約200億元。
目前,我國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和應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整體上仍然相對落後,存在一些問題。從宏觀層面上分析,存在規章制度缺失、信息孤島嚴重、數據共享困難等問題,從微觀層面上看,存在操作流程不統一、升級維護難、專業人才缺乏,個別地區還存在人才資金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歸納原因主要如下:
一是制度建設和標準建設落後。我國至今未&&一部指導政府採購電子化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頒佈相關政府採購電子化系統建設和應用方面的國家標準。雖然個別法規涉及到了政府採購電子化,但相對滯後,科學性、可操作性較差。各部門、各地區在摸索中前進,走了不少彎路,存在一些風險。比如,由於缺乏法律統一的依據,試行電子化招投標的部門和地區自行制訂了若干流程和規定,但流程及相關要求不統一,科學性、規範性有待提高,招標文件沒有國家統一范本或標準格式,技術方面也沒有規定數據文本格式,一方面既難以實現招投工作標準化,使供應商無所適從,比較混亂,另一方面又不利於電子文檔的數據交換和長期保存;《政府採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規定“電子招標文件與紙質招標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出現紙質文檔與電子文檔不一致時,則沒有規定以何為準。實際工作中招標機構往往以紙質為準,造成部分供應商參與不積極、敷衍了事。
二是信息化規劃滯後,共享協調困難。各部門、各地區信息化發展良莠不齊、階段不一,信息共享機制不暢,數字認證機構不能互通互認,信息孤島嚴重等問題已經成為目前阻礙我國電子化招投標發展的較大障礙。招投標採購活動中,監管部門、採購人和代理機構等部門需要實時查詢供應商真實、準確、動態的資質信息、商品信息和知識産權等信息,但短期內還難以實現。部分公開招標項目出現對商務部分評審結果的質疑,主要原因也在於供應商粗心大意或弄虛作假造成的。
三是指導原則不明,需求分析不清。目前,許多部門、專家和供應商等都在呼籲建設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但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的建設,缺乏統一指導,其定位、目標和職責尚不清楚。建設統一的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有其客觀必要性。統一的平台,首先是建立在制度完善、權責明確、職能清晰、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基礎上,採用標準化的流程、界面、編碼等,根據職能和崗位,分級次、分地區使用和維護,實現個性化、分佈式處理的功能,有利於系統高效、科學地運行。但是,在政府採購電子化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考慮我國部門、地區和行業發展不均衡、系統使用角色不明確的客觀情況,盲目投資開發脫離國情和實際工作的系統的情況。
四是低水平重復建設。通行的電子化系統開發模式,一般有三種:一是外包,二是自行開發,三是自行開發與外包相合。實力較強的部門和地區可選擇後面兩種來實施,有資金但缺乏技術和管理力量的部門和地區可完全外包。部分部門和地區在沒有搞清現狀和需求的前提下,選擇了不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由於人員調離、資金短缺、公司撤攤等原因,造成系統無法繼續升級,難以可持續發展。不管是外包還是自主開發,都一定要培訓自己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核心需求及相關知識産權要牢牢把握。
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建設勢在必行 中國氣象局行政管理局政府採購中心主任 羅大武
電子化平台的成熟有利於減少浪費。目前,從我們氣象部門辦公情況來看,從中央到縣四級預算單位的公文運轉、信息傳輸都基本上實現了全網運行和無紙辦公,但政府採購的相關工作還沒有實現電子化,主要還依附於紙張文件郵寄和傳真。這既不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利於節能環保。每年招投標文件能積攢一卡車,賣廢紙才300多元。對於招投標大量的用紙,既不利於環保,也是一個極大的浪費。因此,電子化平台建設勢在必行。
各級政府集中採購機構都在期盼實現電子化採購,但是怎麼建設電子化採購平台,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探索之中。從目前各地的電子化平台建設情況來看,既有自主開發,也有招標委託軟體企業開發,但總覺得低水平重復性的工作做得較多,真正能夠完全達到或實現全電子化採購的還不多。一方面,電子化採購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另一方面,電子化採購信息平台建設沒有相關的標準;第三,目前涉足政府採購電子化信息平台建設的軟體企業的實力還不夠強、不夠專。
統一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是當前集採部門的熱門話題。對電子化採購平台建設,我認為應由財政部門牽頭推進,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和統一建設,減少低水平重復開發工作和浪費,實現不同部門在同一平台上運轉。電子化採購平台建設應本着由國家投入、共同參與、集中處理、共同管理的原則,應用平台應是既具有公共性、共享性、標準性的資源平台,同時又能支持特殊需求的個性化平台。引入先進的計算機和虛擬化技術,由招標和政府採購監管部門、信息化管理部門及集採機構等組建數據中心,以SAAS(軟體即服務)方式向採購人、供應商等提供信息發布、網上交易、數據存儲及信息共享等非營利的平台使用服務。在建設中要注意吸取和培養具備開發能力的大型軟體公司承擔這項工作,確保信息平台的不斷完善和升級。統一建設方式可以共享全國的資源,吸引代理機構、採購人和供應商等積極參與,實現集中實時監管,切實降低成本,建設節約型電子化招投標採購系統。
電子化是推進政府採購制度健康發展的方向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採購中心主任 劉恒斌
我認為實行電子化政府採購是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根本出路。一是電子化不僅可以滿足政府採購公開、透明的需要,而且可以讓與採購活動有關的各方當事人在同一網絡平台上操作,接受社會各方的監督,符合廉政建設的要求。二是提高採購效率,減少採購成本,有效解決目前“一單一採”難以形成規模的問題,從而確保政府採購各項政策功能作用的實現。三是有助於推進政府採購的規範化和標準化。這也是從根本上改變政府採購不良形象,提高政府採購信譽,完善政府採購誠信體系建設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手段。
另外。從客觀上看,實行政府採購電子化的時機和條件均已成熟。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可以做到:只要你想的出,就可以辦得到。況且,在政府採購領域,利用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從事採購活動的成功案例已屢見不鮮。
那麼,如何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化呢,我個人認為除了大家談到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外,還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必須對政府採購流程進一步細化和規範,這是政府採購電子化的必備條件。目前,全國各地的政府採購代理機構各自為政,做法不統一,監管部門與執行機構職責不清,集採機構和社會中介爭業務。推行電子化將有助於盡快統一操作流程,規範各地的做法,大家同&操作也可以避開一些因機構分設、管理體制不順帶來的矛盾。
其次,必須對現有網絡資源、系統平台進行有效的整合,絕不能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統一規劃是當務之急。這需要由財政部牽頭,各級政府採購監管部門和執行機構聯手,通盤考慮,共同制定。
第三,資源和信息共享是電子化的基礎。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需要法律和制度保障外,我們還必須形成這樣的共識,即政府採購不同於一般的市場行為,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種特殊行業,有些問題是不能靠簡單的市場競爭來解決的。另外,也要借鑒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汲取電子商務平台建設中的成熟技術,盡快使我國政府採購電子化進入實施階段。
統一的管理制度是電子化政府採購的基礎 陜西省政府採購中心副主任 汪波
我們陜西省電子化政府採購的工作起步比較早,但是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看起來比較落後。目前,大家的出發點都感到要建一個系統,但怎麼建、總體情況怎麼考慮等問題一直在討論中,大家沒有明確的、都認可的觀念。沒有大家認可的共識,對未來的信息化建設沒有好處。
我們去年開始對採購系統進行了更新,發現軟體開發起來難度比較大。在開發過程中我們做了很多借鑒和比較工作,經過對方案的不斷修改完善,以及後期的測試及調整,現已裝機試運行。從總體上來看,無論從功能上、界面上都有很大提高。從這次的經驗,我個人認為,統一內部管理制度,統一的標準化文本、公文、內部流轉的程序等,是電子化政府採購的基礎。
現有技術可以滿足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需求
山西省政府採購中心副主任 王躍進
政府採購電子化是提高政府採購執行力、在全社會樹立良好政府採購形象的載體和手段。山西省省級政府採購中心從組建以來就着力打造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經過幾年努力,在電子化建設方面逐步推行了OA辦公系統、業務執行操作系統、信息公開平台、專家抽取操作系統等,從推進的實現目標看,下一步將從現有的發布平台逐漸拓展到電子交易和監督管理平台。
對於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化,媒體組織了各種類型的交流,財政部門也組織了專門力量進行專題調研和可行性研發,為統一的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建設建立了良好的基礎。下一步將汲取兄弟省市好的經驗和做法,立足本省實際,通過各種渠道的宣傳和呼籲,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我們的實現目標。我們認為,現有的技術是可以滿足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需求的,面臨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集中採購機構在執行過程中凸顯的各種矛盾層面,只有統一規範的、標準化的具體操作規程,才能為實現政府採購電子化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
全國電子化採購平台建設一定要有組織保障 水利部預算執行中心主任 牛志奇
電子化政府採購方興未艾,目前有三個方面的前提必須關注。
一是要有一個組織保障。是否應成立一個專門的高層次機構負責全國電子化採購平台建設工作。目前僅靠政府採購的主管部門來推動這項工作還不夠,因為,這項工作涉及面寬,法律的、政策的、技術的等方面存在許多需要協調和解決的問題。
二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劃。現在沒有規劃,不管是統一平台還是其他問題,沒有一個起點高的規劃,這項工作很難推進,有關方面應該着手組織制定一個符合我國國情和政府採購發展的政府採購電子化建設的規劃。
三是要有一個好的環境。電子化政府採購的進程要有好環境,首先是法律環境,目前涉及電子政府採購的法律框架還沒有建立起來,現有法律也有不適應之處,如,招標投標法和政府採購法在電子化政府採購方面如何協調、如何一致的問題等,都需要認真對待。其次還有政策支持、硬體環境等都要有支撐。
另外,在建設全國統一的平台的問題上,是否要結合中國國情,對“統一”兩個字進行解析,是全國統一還是區域統一,或是兩者的結合?是整體推進、還是重點突破,建議中央和各地都可進行有益的嘗試。
電子化平台建設是要將共識變成現實 農業部財會服務中心資産處 吳山民
工程領域很多項目都是按照招投標法進行採購的,作為基建項目中的工程採購(包括已列入政府集中採購目錄的項目)都是建設單位單個分散招標,這與按照政府採購法集中採購來進行規範有很大的區別,影響了採購的效率和效益。
如何將部門採購項目按照規範的程序進行採購,包括採購單位的領導也認為,政府採購效率差。電子化平台建立後能有效解決採購的效率問題,大大提高政府採購的效率和效率。我認為,就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建設而言,硬體和軟體的技術上都不存在太大問題,認識上也不存在問題。主要是怎樣把大家的共識變成現實。政府採購法實施7年了,採購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問題也很多,怎麼解決規模和效益問題還需要研究和探索。
不管政府採購電子化、還是國家的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各單位各個部門都在建自己的網絡和網站,存在重復投資和資源的閒置問題。在政府採購電子化方面能否吸取這個教訓,從技術上借鑒商業化的運作模式,避免損失和浪費。如果大家做到平台連接,標準規範,資源共享,這樣效率會很高。預算單位都希望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採購系統和軟體,希望財政部等部門積極推動此事。
電子化可使政府採購過程更加節約環保 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副主任 任京萍
信息化建設作為政府採購制度健康發展的助推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要在採購行為規範化、採購管理精細化、採購監督科學化、提高其應用水平上多下功夫,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管理手段與操作理念的變革,對採購業務中産生的數據完整記錄,充分挖掘,為領導層做決策提供完整、實時的統計數據。
為此,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信息化建設開始得比較早,2000年中心成立伊始,領導層就對信息化建設極為重視,先後開發了實物調撥系統、招投標系統等獨立的業務應用軟體。
2004年我中心網站開通,從此可在網上發布招標、中標公告等招投標及其他相關信息,供應商可在我中心網站上免費下載標書。
2007年以來,為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又開發了招投標系統,其功能包括論證、開評標、專家及供應商管理、項目檔案管理、數據統計、評分細則分類模版、商品指標庫、電子投標文件製作系統、電子開標系統。並着重在數據採集、分類、規範操作及招投標網絡化上下功夫。一是採購項目運作規範化。按不同採購方式建立相應的採購流程。二是招標文件製作標準化、規範化。三是招投標網絡化。投標文件電子化可大大減少供應商投標成本,降低紙張消耗,使得政府採購過程更加節約、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