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飲用水:亂花漸欲迷人眼
    2009-07-08    本報記者:馬揚    來源:經濟參考報

  瓶裝水為人們提供了極大方便。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包裝水大戰風起雲涌

    市面上的包裝飲用水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概念水”層出不窮,這令56歲的長春市民王麗婭女士倍感困惑:究竟喝啥樣的水好?究竟該如何選擇?“喝了一輩子水,如今卻不知道該咋喝了。現在各種各樣的水太多了,也不知它們究竟有啥區別,這些五花八門的水到底品質怎麼樣?對我們的身體究竟有哪些好處?水裏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沒有統一標準?對這些我都不清楚,只能稀裏糊塗,哪個生産廠家的名氣大,做的廣告多,我就選哪個。”
    事實上,與王麗婭有同樣困惑的人不在少數,面對各種概念的包裝水,許多人經常感到無所適從。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消費瓶(桶)裝飲用水的人口已佔總人口的30%以上,部分人群開始以包裝飲用水作為惟一的飲水來源。
    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的包裝飲用水主要包括六大類:純凈水、礦泉水、山泉水、礦物質水、風味水和其它天然水。目前,純凈水和礦泉水已分別制定了産品標準,而其它各種包裝飲用水,由於質量不同,標準不一,企業在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和人工礦物質的現象比較普遍。
    在長春部分超市和水站裏記者看到,貼着礦物質水、純凈水、礦泉水等各種標籤的包裝飲用水隨處可見。生産這些水的廠家,既有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康師傅、屈臣士等,也有當地的小水廠。長春方大超市經理於新超告訴記者,如今買啥樣水的消費者都有,而且他們在購買時一般都不看包裝水裏的成分。但由於那些跨國公司和外企名聲在外,而且生産的多是礦物質水或純凈水等,價格大多在一元錢左右,比普通礦泉水要便宜1/3,因此,賣得尤其好。

    看得清的標識,説不清的概念

    近日,記者在長春市街頭隨機調查了20位消費者,對於“你喝瓶裝水的目的是什麼?”這一問題,20個人的回答均為“解渴”;對於“你對瓶裝水裏的成分在意嗎”這一問題,17人回答“不太注意”“賣了就該沒問題”,3人回答“簡單注意過”;
    對於“瓶裝水裏究竟含有什麼礦物質,它們對人體的益處有多大?”“礦物質水和礦泉水究竟有啥區別?”“你喝的水安全嗎?”等問題,15名被調查者回答“沒差別”“不知道”“沒注意”,3名消費者認為“礦物質水和礦泉水有區別”,但具體差在哪説不清。
    礦泉水和礦物質水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它們之間到底有多大差別?據專家介紹,事實上,礦物質水和天然礦泉水不是一回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除礦泉水和純凈水外的飲用水,大多是在凈化的自來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和人工礦物質的“概念水”,添加劑的種類一般不超過三種,有的添加了氯化鈉、氯化鉀和硫酸鎂,有的還添加了氫氧化鈉。從含量上看,這些水中礦物質的含量一般為天然礦泉水或天然水中天然礦物質含量的1/20。

    保障飲水健康需讓百姓“明白消費”

    從25年前碳酸飲料代替街邊的大碗茶,到15年前包裝水開始成為“走動的白開水”,二十多年來,我國包裝飲用水業發展迅猛,為對生活水質量要求日益提高的居民生活提供了極大方便。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包裝飲用水已經取代了碳酸飲料長期壟斷的統治地位,連續多年以40%以上的比例穩居十大飲料的頭把交椅。種種跡象表明,未來數年,該行業仍然是朝陽行業。
    飲水安全與百姓生活健康密切相關,正因如此,如何還普通消費者更多的知情權,讓他們明明白白的飲水更值得關注。
    2008年,一篇康師傅礦物質水的水源竟是城市自來水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用自來水加工生産礦物質水在業內已成普遍現象。
    事實上,礦物質水就是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了人工礦化液而製成的水,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水加工,這在業界已不是秘密,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廣大消費者並不知道礦物質水來源自來水,因此在社會上引發了“地震”。
    一些人認為,要想打破信息的不對稱,就得期待質檢部門的表態,他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向消費者説明真相。但是,由於礦物質水的標準是模糊的,以及其它種種不得而知的原因,這些質檢部門並沒有主動説出真相。
    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質檢部門並不能認定用自來水加工的礦物質水是否合適,因此廠家可以用礦泉水也可以用自來水進行生産。同樣,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生産部門也願意以低成本的自來水作為生産原水,並且可以鑽標準的空子作虛假宣傳,於是,標準的遲到造成了生産的紊亂與監管的失效。

  相關稿件
飲用水行業應鼓勵“不正當競爭行為” 2009-06-05
不達標飲用水還要再“橫”多久? 2008-11-18
非生活飲用水 2008-10-14
七成公眾要求強化瓶裝飲用水監管 2008-09-09
陜西省質監局:桶裝飲用水問題較多 2008-08-27